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4-05-30林淑萍
林淑萍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英语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好坏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对此,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所谓教师之引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无不说明了教师应想尽办法,引导启迪学生,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思维的欲望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主体性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参与学习的动力越高,语言就学得越快,学得也越好。教师应围绕目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授以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参与动力,激活参与主体。
2.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主动参与条件。教师应更新观念,“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杜威)改变过去一言堂和越俎代庖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预习的作用,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获得正确的见解,培养学生辨疑、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应重视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它有利于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讨论,把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脑筋的学习情境。另外还可开展一些竞赛,增加竞争意识。
3.开展任务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转向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教学。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指导,多方面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学生经过具体的操作,获得一种主动的、探索式的认知体验,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最终发展为适用语言的能力。
二、重语境教学
语境对语言理解起着巨大作用,具有解释性或制约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来分析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包括词组语境、句子语境、段落语境和篇章语境,以及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整个自然、社会文化环境。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语言情景。
真实的情景能将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融入背景之中,为学生感知环境中的真实用语和分析相应的相互作用影响下的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举止,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使他們能充分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达到语言传递的目的。
进行语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
2.设置语境要恰当。
3.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注意情感的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将学生由被迫学习转为愿意学生,能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己的教学有更大的成果,学生有更大的进步。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工作精神、业务水平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形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桑德拉·伊诺斯曾记录过学生眼中理想教师节评论:一个好教师知道的东西应比书上的内容多得多;他不应言行高傲,不要像命令仆人似的命令我们;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喜不喜欢教书……一个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而又关心学生的教师,学生闻其名,在心理上就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晕轮”效应,即会使学生把尊敬教师的心理体验迁移到对其所教科目的学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珍惜这种感情,抓住机遇,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以更有利于强化最初萌发的敬师与好学的连带心理机制。
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情感交流是进行英语素质教育的润滑剂。如果教师本人没有高尚的品质,不用真心善心去真诚地对待学生,一味的批评责骂,其在学生们心目中的位置,及其所教学科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只有师生心与心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教师抛弃“师道尊严”的权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让他们感受到所受到的尊重和信任,才能使学生滋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勇气和力量,大胆求新,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3.多鼓励、多表扬。心理学家已证实,表扬做得好的比惩罚或批评做得不好的学生更能鼓励他们把学习搞好。鼓励和表扬是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及培养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生及时做出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后进生,他们由于怕犯错误或出丑而不敢说,要通过表扬他们所取得的小小进步鼓励他们,使他们产生真正的学习欲望。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认知的发展过程,更是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但要用爱心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让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自由,愿意参与活动,而且要注重过程的实践摸索,使学生成为操作学习过程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获得知识的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智力、能力、意志、品质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