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使用导学案的思考
2014-05-30张建林
张建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教学中,导学案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导学案教学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导学案是老师设计一种辅助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通过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深刻感受到开展导学案教学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导学案有明显优势的同时,也有一些使用中的问题。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导学案的一些思考。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就是过去我们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目标、要求和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使用导学案让学生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导学案在开头把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直接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有明确目标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不盲目。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在导学案中,教师事先把一些练习题、需要的图表、等都印好,省去了课中的板书和准备实物投影,制作简易课件的时间。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学案上可以直接附加一些专项训练,进行练习,保证了学生的练习量,提高了课堂效率,简化了老师的教,也方便了学生的学。容易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容易从学案中找出主线,教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每个导学案的最后都附有当堂检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集体订正,还可以把学案收交进行批阅,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效率。导学案的核心是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路线指给学生,把学习的效果呈现给学生。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力抓手,实现了“先学后教”的有效教学构想。在课堂学习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性强。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
二、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导学案应注意导。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突破难点、重点时,教师必须深入浅出,画龙点睛,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2.导学案应注重学。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個教学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课堂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三、导学案的缺陷
1.堂堂推行导学案,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导学案,使许多老师提前设定问题,然后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围绕这几个问题去学。学生学习本是一个发现之旅,是一个探究之旅,而导学案所设计的问题导航则完全无视孩子学习心理,把学生的发现探究指定路线、方案、规则,把理解、心态、认知、经验完全不同的学生统一到一个学案当中,虽然大大提高了教师对教学的掌控能力,使教更容易,也阻扼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与探究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按程序学,这样会阻扰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不到发散与拓展。
2.分层教学如何落实。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在编写使用导学案中,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明确应达到的目标,在这一方面仍有不足,有一定的缺陷。
3.预习环节的时间难以保证。预习环节是使用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否养成,自学能力能否提高,还直接影响课堂展示能否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的预习时间不是很充分,预习方式不落实,那么课堂展示就将流于形式。或上成学生的对答案课,或上成习题课,或上成老师的展示课,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
“路漫漫其修远兮”,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有待于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导学案更贴近学生实际,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