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思考中
2014-05-30胡键
胡键
【摘要】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肯思考,不会思考。原因如下:第一、学生家庭作业量较大,学生赶作业,赶任务,没有时间思考第二,学生没有思考的习惯,不会思考,不愿思考。第三,教师思考的深度不够,指导不到位。
【关键词】用思想去点燃课堂;用思维去引领课堂
2013年8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来到复旦中学,为120名老师培训。本次培训为期三天,主题是《思维可视化高效教学体系》。
刘濯源老师从六个方面阐述高效教学体系的构成。第一,聚焦思维层,第二,思维可视化策略,第三,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管理,第四,学科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第五,学科规律模型建构,第六,课堂应用及设计。
刘濯源老师是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讲座既是脚踏实地的,也是高屋建瓴的。从教学一线走到实验中心主任岗位上的刘濯源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实践,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从不同层面深刻阐述了当下教师面临的困惑和自己的深入思考。“现在很多人都说,学生厌学,不想考试,都是考试惹的祸吗?”不讲方法的“苦学模式”与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苦学观念”有很大关系。“不教学习方法的灌输型教育是这样的:让学生反复读、反复背、反复写、反复做题;只停在知识表层,浅思考,不思考。这样的机械重复,学生渐渐地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也会弱化思维”。老师们在教学中不要恐吓孩子,要给他们信心,“老师应该明白,思考的习惯比思考的方法更重要。”话语中令人深思,言辞中浸透鼓励。给我们这些教学一线艰苦跋涉的教师以巨大的思想震撼和启迪。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肯思考,不能思考,不会思考。原因如下:
第一,学生家庭作业量较大,学生赶作业,赶任务,没有时间思考。
最近,在网上读到几段关于描述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诗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業。” 读完之后,我心生感慨,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学生的时间全被排满,没有时间去阅读,去反思。今年寒假我组织高2014级8班部分学生去成都旅游,在路上,我和徐琳同学就学生的家庭作业问题,有过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她说很多时候看到同学在抄作业,我觉得那是无用的,抄作业不如不做作业,其效果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结局,抄作业可以蒙混过关,不做作业的会被老师惩罚。这样说来抄作业是被老师逼的。老师为什么不布置一些学生愿意做的作业呢?如果学生不愿做作业,可以不布置作业么?抄来的作业,还要费时的去批改,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有自己充分的空间,做自己想做又喜欢做的事呢?她的话触动了我的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作用、威力、意义是什么?其效果如何 ?老师们为什么不去体验一下做作业的滋味?如果不布置作业,学生在家里又应该做些什么?如果一定要布置家庭作业,怎么布置学生才喜欢?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
第二,学生没有思考的习惯,不会思考,不愿思考。
在批阅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解答材料题时,往往只背诵课本上的知识点,而对材料本身的阅读常常是囫囵吞枣。错误的认为历史考试就是死记硬背。一背分数就多,不背就没分。尤其到了高三,在高考这个迫在眉睫的巨大功利面前,学生只认做题,只认答案,只认分数,只认答题的要领和技巧,其他一切免谈,他们急切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有一个学生拿来一本历史教科书,要我给他划出书里面最重要句子说下去之后好背,还有一个同学再三地叮嘱我一定要我告诉她历史怎样才能得到60分等等,这类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常常遇到。这其实完全扭曲了历史学习的意义。历史的确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但识记这些事件本身不是目的。历史事件只是一个一个的案例,透过这些案例,我们要分析,要学会如何从案例中得到一个明智的、合乎情理的见解。这个过程,以及最后形成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才是历史学习应当追求的目标。若干年后学生即使忘掉了历史事件的细节,也不会忘掉分析案例的思维方式,这才是学习历史所要达到的目的。又如在评讲试卷时,很多同学对自己做对的题目不想再花时间听我的分析,对自己做错的题目也就是想知道答案到底是什么。但是,历史题目跟数理化题目不一样,绝对的正误难易是没有的。你做对了,并不意味着你在这道题目上就没有问题,你做错了,也不意味着你的思路和方法就完全错误,正确和错误常常交织在一起,很难说清楚,对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我曾反复跟学生阐述过这个特点,但他们还是无法接受。
第三,教师思考的深度不够,指导不到位。
我始终认为,教师应当是学习者和实践者,但首先应当是思想者。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人不能没有思想,这是人区别于兽的基本特征,思想是人的根本价值之所在。特别是在今天,社会大环境的浮躁心态影响,繁杂的日常事务重压,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作为思想者,才能真正对得起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
一位朋友的女儿在我的教育博客中留言到:语文啊语文,最让我失望了,也许是我太固执,总觉得老师每次批评我的作文的时候,不能时常拿出说服我的理由。语文课上得够死板了,真的很“死” !我也快“死”掉了。我可爱的语文课啊,明明我对古代诗歌超感兴趣的,可现在该怎么说呢?要是我私底下预习了一篇诗歌,可以这么说,上课完全不用听了。为什么?因为老师讲的,我都在网上看见了或者是说参考书上都有,没意思。也许你会说,不要去看那些解析,但是老师喊预习,莫非只看字词?要说不看解析也罢,可问题是老师可以做到在课堂上引领我们思考,让我们自己想出答案,显然,现在没有做到,要是没人答出来,没关系,老师接下来的台词就是将答案告诉你。没意思。再者,我一点都不屑于那些解析,对,那些解析也许说得对!可是,为什么不能说不对呢?为什么诗人一定要是表达的这种感情,作为一个诗人,难道一定要自己的感情是那个样子,才可以写出诗句吗?很简单的一个比方:我们写作文吧,很多时候也许我们并没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要么是编的,要么就是看了别人的文字,然后写出来的。简单一句话:我就觉得感情和表达出来的文字,并不一定要是同步的!再说说,老师不读书这个问题吧。真的很麻烦,那种对知识的渴望,老师却不能满足我们,唉!又想起我的项羽,我的《鸿门宴》了……
看了她的留言,我的心情很沉重。综合种种的信息来看,中学语文教师的水准(其实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甚至是包含所有人文学科),真的是个问题了,不小的问题。但是,如何解决,恐怕更是个不小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号召语文老师读书是不够的。他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为什么不用思想去点燃课堂,用思维去引领课堂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懒惰吗?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呢?这些别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来,解决,这才是重中之重。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和思要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学习本身必然包含着思考,事实上,所谓学习,就是学会思考。不思考,学什么?怎么能学会?学了又有什么用?个人认为,不会思考的人就是白痴,不肯思考的人就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就是奴才,不会独立思考就没有独立的人格。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者,但我可以无愧地说,我是一个思考者,至少我养成了自己思考的习惯,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思考。我认识到,失去了思考,也就失去了自我,从而丢失了教育的真谛;同时,教师应该是“师”,而不是“匠”,眼睛盯着教学方法这样的“技”,往往忘却了更应该追求的教育的“道”。
行走在思考中,在思考中提升思想的境界,这或许是我的职业生涯最恰当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