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探析

2014-05-30王会江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劳动课意志品质院校

王会江

【摘要】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论述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意义更为深远。本文针对当前部分高职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的种种表现,认真分析了成因,并精心设计了一些培养吃苦耐劳的实践活动,调动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来,以此培养高职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活动培养吃苦耐劳

一、吃苦耐劳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一般意义上的吃苦,是指能忍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度匮乏,能承受肉体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吃苦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是与时俱进的,这种精神无论何时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集体、一个人蓬勃向上的巨大精神动力。

在对200名大一、大二高职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仅有60% 的学生选择了“吃苦耐劳”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反应出当前部分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严重缺乏,所以说弘扬吃苦精神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只有用吃苦的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想出新思路、新方法克服困难,才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二、现在高职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生活上贪图安逸、铺张浪费、只求享受、不愿付出

有的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享乐思想较为严重,过于依赖父母、家庭,从未洗过自己的衣服,随便乱花钱,饭菜稍不可口就倒掉,毫不爱惜劳动成果。攀比心理严重,讲排场、比阔气、热衷于穿名牌挥霍浪费。

(二)学习上不求上进,不愿刻苦努力

现在很难看到爬五更、起半夜刻苦学习的学生,晨读的学生寥寥无几,晚自习不爱上,实习中怕苦怕累,部分学生对实习岗位很挑剔,不愿意接受平凡而琐碎的工作,甚至出现临阵脱逃、频繁换岗的情况。

(三)择业上,比较看重工作是否舒适稳定、薪水的高低

从大学生的择业观上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吃苦越来越陌生了,很多毕业生找工作要留大城市,找单位要讲究舒适……对于进工厂、到基层,或者去农村工作根本不屑一顾。“图轻松”“讲待遇”是目前大学生择业的一大误区,有的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去做吃苦受累、待遇低下的工作。

三、高职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1.教养模式的误区。无论是否独生子女,还是来自城市、农村,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很辛苦,所以家里大小事务实行包办,娇生惯养,使他们根本不知苦之滋味,这使得孩子缺乏生活的磨练,就谈不上什么吃苦耐劳了。

2.家长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抱有这样的心态:自己年轻时已吃过苦,为何还要让孩子再吃苦?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想让孩子少吃点苦。很多家长甚至从来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体育活动,理由是抓紧时间学习。

(二)学校因素

1.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高职院校注重專业技能的提高和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功能,结果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而且导致大学生本应欣然去做的事情变身了被要求去做,影响了学生主动去迎接挑战各种艰难困苦、磨练自己生活意志的发挥。

2.体育课“凋零”

许多高校不重视体育,忽视体育。出于大学生身体能力和安全的考虑,很多艰苦的训练项目和比较危险的技能项目,都被取消,譬如长跑、跳箱、单双杠、足球等项目,取而代之的是轻松的走步练习、投投篮、做做操、玩玩游戏等,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吃苦精神、挑战精神的培养。

3.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和坚韧顽强意志才能完成任务目标的活动组织的很少

譬如劳心费神的科技创新活动、艰苦跋涉的长途野外拉营训练、劳其筋骨的长时间体育竞技比赛等活动很少组织这样很难培养出意志坚强、勇于拼搏、敢于吃苦、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自身因素

高职学生依赖性强而适应性差,往往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尤其是容易受外部消极因素影响。由于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吃不愁,穿不愁的环境,对于苦难缺乏深刻的理解,因而往往有“我已很勤奋很吃苦了,还要我怎样”的思想。

四、活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一)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吃苦精神、增强意志品质

参加体育锻炼是培养吃苦精神、增强意志品质的最好方法。长跑、跳绳、打羽毛球、打网球、打篮球、踢足球、游泳、武术、舞蹈、达标项目测试等,都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吃大苦,耐大劳,流大汗,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二)有效借鉴军事训练的方法

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类似探险的夏令营、冬令营,让学生到荒山荒岛去锻炼;举办军事夏令营,让学生在军营里摸、爬、滚、打。总之,有意识地让学生遭受一点挫折,让学生在克服困难和挫折中磨砺坚强意志。

(三)通过劳动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把劳动课作为教学计划规定下来,大一、大二学生,每学期安排一周劳动课,在劳动中培养吃苦精神。

(四)毕业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很多高职学生在实习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高校要在学生实习中制定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中不怕累、不怕脏,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培养吃苦精神。

(五)鼓励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和勤工俭学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义工,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到社会做做兼职等。

(六)通过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攻克难关的意志品质

总支,针对一些高职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的现状,高职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并认真开展,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活动中来,并使之常态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婷,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意识的缺失及培养 科园月刊 2010,(11)

[2]高霞,高职院校学生吃苦耐劳教育新探索[J]《新学术论坛》,2009,(7)

[3]刘贵珍,颜英,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品质培养 《时代教育》 2012,(13)

猜你喜欢

劳动课意志品质院校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劳动课教学问题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