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专科计算机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4-05-30王诺李艳
王诺 李艳
面对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重点科目,突出并强调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信息技术课程确实在各个中小学得到了基本普及,各专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也都采用了多媒体技术。由于每个院校具体教学实施不同,每门课程的教学特点不同,致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仍旧是人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是根据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的具体情况,对信息技术与专科计算机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提高专科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根据专家对模式的论述,我认为,教学模式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将教学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型。
二、信息技术与专科计算机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在专科院校中,作为教授计算机技术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下面将以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教学实践为基础,具体阐述信息技术与专科计算机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专科院校计算机类课程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二是计算机编程语言,三是计算机应用型课程。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
在众多的计算机课程中,学生都比较喜欢学习直观上看起来生动有趣的课程,比如:Flash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课程,而对像《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是很感兴趣。主要是觉得学习这些基础理论课没有什么用处,比较枯燥,没有兴趣。所以应针对这些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
一、用有趣的实例教学,使學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为了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上课时多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每次教授新内容时我都尽量使用贴近生活的,比较有趣的实例。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二、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开展“立体化”教学活动
由于计算机基础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等特征,教学有相当难度。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从知识传授、知识验证和知识运用三个侧面立体化地开展教学活动,其中知识传授主要由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验证主要以作业、编程和课外阅读的方式开展;知识运用主要以实验和课外实践的方式完成。基于以这三种教学手段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理论与实例的同时,积极探索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自主性学习、互动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编程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每一个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是计算学科核心科目的一部分。如C语言,VB,Delphi,Java等等。这些编程类语言课程一般有着复杂的语法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语法的学习,学生实际编程能力训练得不够。
所以传统的以语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模式。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例如,在C语言的教学中,指针作为该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大部分学生一般很难很快的理解透指针的含义和作用,这时,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将其形象化。譬如在讲授通过指针调用数据时,可以将该过程虚拟成:有两个抽屉A和B,将A抽屉的钥匙放在B抽屉中,那么要取A抽屉中的东西,就要先开B抽屉,拿到钥匙后再开A抽屉,最后取东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上述过程做成动画,通过这个动画来讲解,而不照本宣科,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较容易的理解该过程,并且印象深刻。
2.计算机编程语言类课程教学中渗透算法设计思想
为避免培养强于应试而弱于编程实践的学生,必须跳出以语法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优点,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将复杂枯燥的语法知识分解到一个个生动实用的程序实例中。比如通过有趣的“猴子吃桃”程序设计,学习循环结构的语法形式,使学生在程序分析中学习语法,掌握程序设计的算法设计思路。
3.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编程的能力,可以为整个课程设计几个“项目”,比如实用计算机、学生成绩统计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以项目的开发过程为主线,并将每个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合理安排到相关章节中,将知识的讲解贯穿于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实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地学习,使学生的编程能力逐步提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计算机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
所谓 “应用型课程”,即是指本专业中以在实际中具体应用为目的的课程。比如:《flash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防火墙》等课程。这些课程虽然也有相应的理论,但其学习目的不是去研究其工作原理,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学到具体的某一项操作技能,从而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这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将具体的操作过程一步步具体化,或创设学习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例如Flash教学中,通过各种精彩的教学实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将学习和娱乐结合在一起,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字符录入速度,可利用中文打字游戏;为开拓学生的图形与图象设计的思维,可利用一些优秀的游戏软件来作为教学的素材等等;
3.通过将具体的操作过程图像化,可以使学生明白具体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比如在防火墙应用的教学中,可以将设置防火墙的操作过程在多媒体课件中一步步展现,从而为该课程的实践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应该根据专科院校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特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