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构造”课程的实践法教学探索

2014-05-30苏晋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课程

苏晋

【摘要】“建筑构造”是系统介绍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构造要领的不同材料做法的一门课程。学校开展这门课程旨在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并能按照设计意图绘制建筑施工图。

【关键词】建筑构造;课程;实践法教学

一、“建筑构造”课程的内容

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不难看出“建筑构造”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是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和“建筑测量”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定额与预算”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本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作为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建筑构造才能更好地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和要求,科学地组织施工,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的质量保证措施。

“建筑构造”课程主要涵盖三部分内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其范围之广、内容之多、难度之大是其他专业课程难以比拟的。该课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明确的专业技术规范背景,其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均很强,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学好建筑构造是教师面临的主要教学难题。有感于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实践法”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旨在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构造”课程学时偏少,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实践课基本缺失。本课程的理论源于生产实践,是对前人大量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参观等多种渠道向工程实践学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课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结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积极、作业敷衍了事等不少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总结。目前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没有本课的主导特色。现行教材主要是罗列了一些比较陈旧的基本知识,缺乏该领域的新动态与前沿内容,未能让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也没有渗入多向交流的内容。我在与很多施工单位的大学同学那了解得知,在一线工作的毕业生,刚到工作岗位时,涉及到建筑结构方面基本上都不适应,动手操作能力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三、实施实践教学法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法是将自主训练、互动训练与启发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注意与书本知识相对照,一方面去理解、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去探讨、质疑,而后能有所收获的一种教学法。

实践教学不仅能提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使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验证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巩固和强化所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书本上没有和难以学到的职业实践知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总会碰到一些问题,促使他们产生探索某些原理的需要,从而提高其思维积极性或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要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学生需付出一定的劳动,除细心、耐心和信心外,还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克服苦难勇气,更需经受得起挫折与失败。因而,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职业的涵义,认识职业的意义,增强职业的情感,懂得职业纪律,遵守职业公德,形成特定的职业道德,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协调、获得与人共处的职业素质。所以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非常必要。

四、“建筑构造”课程的实践法教学

实践的形式可归为两大类,一是教师结合实践讲课,二是学生结合实践学习,二者缺一不可。实践的具体形式有多种,适合于“建筑构造”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下:

1.与设计规范、规程及相关课程结合

作为“建筑构造”课程的主讲教师,熟练掌握设计规范、规程及相关课程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建筑力学,在进行力学分析时要用到该课知识;二是建筑材料,“建筑构造”涉及到许多工程材料,而这是该课的重点;三是结构设计规范,因为课程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设计规范的内容。有了更多相关课程知识功底,讲授“建筑构造”课程时才会运用自如,重點明确。

2.与施工现场结合

任课教师应尽可能去现场了解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结构,同时与毕业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各地建筑工程所采用的"四新"情况等,集各工程精华于一身,这是教师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积极使用这一条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开展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生产实习,通过对各工种的实际操作提高课程应用能力(例如亲自要求学生砌墙等)。一方面,通过与学生直接交流,可以了解学生对实践性课程的一些看法;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师可以从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所含知识的先进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等方面对课程作出客观评价。

3.与工程概预算实际结合

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工程结构设计中"平法"表示的引进,有些结构的节点构造采用图集的形式加以引用,使得本来就让技术人员头痛的工作如钢筋用量计算又增加了难度。结构设计的"平法"表示要求更多地懂得结构构造原理,准确无误地审看结构施工图,能依据结构的设计原理进行节点构造的二次设计,这大大提高了对工程结构知识与设计能力的要求。

4.与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以解决该课图、表、公式复杂以及工程实例字节、图示庞杂等难以板书的问题。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的记忆占15%,通过视觉的记忆占25%,如果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90%。多媒体教学可以其信息容量大,表现手段形象、生动、直观、灵活,概括性高,感染力强等特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多种器官,使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迅速了解和理解复杂的现象和原理。实施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下载典型工程设计实例,应用到教师案例教学中,对其存在的问题还可实施座谈讨论,去粗取精,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动手能力

课程实践性强,与施工等知识领域密切相关,为增强感性认识,增加学习兴趣,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建立实训基地,例如有砌筑间、抹灰间和铺贴间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动手去搬砖砌墙,去给墙体进行抹灰,去铺贴瓷砖,通过这些现场的实际操作,同学们自然而然的加深了书本知识,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二得。

五、结语

实践法教学需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工程实际讲授,同时组织适当的实践活动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有效运用"实践法"进行课程教学是讲好和学好该课的关键所在。本学期我对“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与探索,主要体现在大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全面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这仅仅是实践法的一小部分,希望学校能够从长远出发,建立系统完整的实训基地,这样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多锻炼、多实践,树立了信心,掌握了方法,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浓厚的专业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赵敬辛,韩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2).

[2]姜涌,包杰.建造教学的比较研究[J].世界建筑.2009(03).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课程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年之新味
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