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学生英语习得无助感研究与分析
2014-05-30李彤彤
李彤彤
【摘要】本文通过对藏族学生英语习得无助感的总体情况数据分析,采用均值比较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藏族学生情绪无助、认知无助、行为无助以及动机无助的各个因素的均值在3.5分左右,说明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得无助感总水平较高。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出藏族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为今后的深度研究提供有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藏族学生;习得无助感;英语
一、习得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是美国心理学家赛格利曼于1967年提出,指人由于受到长期或重复的失败或惩罚之后,再次面临问题时所产生的听任摆布无能为力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则表现为:受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失败经历影响,逐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认知和状态,是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之后,在情感、认知、动机和行为上表现出的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由于习得无助感是主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不可控事件产生的情绪、认知、行为和动机上不同程度的无助感体验,通过实践研究表明,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习得无助感注意由以下四个方面:
在情绪方面,经过课堂观察以及对学生的课下交谈,发现学生的情绪无助感主要表现在经常抱怨英语学习枯燥无用,经常以自己学英语不踏实为借口而放弃努力学习,在为学生讲解学习方法时,学生表现出一种泄气的表情等等。
在认知无助方面,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对待英语课堂和英语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并不大,认为自己不管努力不努力都不可能学好英语,“英语太难学,索性就不学吧”等等。
在行为无助方面,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上学生大部分不愿意听讲,并且总是随意答话甚至走动,有些学生上课也是睡觉玩手机,根本不会把课堂当做是学习的地方。
在动机方面,有些学生很想学好英语,但迫于之前学习失败的压力,找不到学习方法于是丧失了学习的动机,变得“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去尝试去努力的勇气和信心。
二、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
1、学习英语的时间
由于藏族独有的语言和生活环境,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藏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英语学习方面也不例外。从学习英语的时间上来分析,初中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习得无助感较强,而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习得性无助感较弱,但由于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就总体而言,差异不显著,都显示出比较高的习得性无助感体验。
2、家庭环境
经过相关数据分析,家庭对学生习得无助感产生的影响差别是比较显著的,这说明父母职业和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无助感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家庭生活方式较民主开放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积极性,习得无助感较低;相反,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给学生营造语言学习和知识领悟的氛围,会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消极怠慢的情绪,进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倦怠、困惑以至于放弃的不良无助感倾向。
学校环境
以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来分析,这所学校吸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青海各个藏区,由于藏区基础教学水平较差,没有给学生学习英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反感以至于放弃的态度,学生基础不扎实给学院带来了教学上的困难。
由于职业技术学院对英语教学散漫,教材的选取虽说是符合当代大学教育教学的标准,但内容相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藏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难懂,没有从基础的学起学生自然也就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或者信心,尤其是在经历过不同年级的英语学习之后,突然接受这么难的教材学习会给学生带来更大一步的学习压力和困惑,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自信和能力。
从教师以及学校的角度来讲,由于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较短,英语学习的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在班级教学中有高有低,很难进行统一水平的教学。而学校采取同一层次的英语教学,不考虑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基础,统一实施课堂讲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正常英语学习,同时增加了教师上课的难度。比如说,对于有学习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讲,课堂讲授较为简单易懂,而对于大部分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讲,他们更想要接触到的是最基础的比如说单词的发音、音标、简单的日常交流用语和短句等等。这就给教师课堂教学增加了相当的负担和难度。
解决方法
若想减弱藏族学生英语习得性无助感体验,可以尝试从小学开始普遍英语教学,穿插双语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应考虑藏族学生语言环境的独特性,不能实施太复杂的讲授,大可从基础讲起,比如发音、音标和一些简单的单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减少学生学习的认知和动机无助感。
随着年级的增加,初中生英语难度也相应提高,许多学生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压力增大,而且学生面对升学和生活挑战,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对此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时的心理辅导和课堂观察,及时纠正学生学习的不良态度,以免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以及认知造成伤害。
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开设英语学习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英语学习层次分成不同的班级。如英语A班主要吸纳英语基础较强的班级,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口语化的培养,纠正语音语调的错误,注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的传输。
英语B班,针对有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學习感兴趣但是缺少正确学习英语的引导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对待这个班的学生,教师应在讲授教材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纠错,以保证在此程度学习的学生能够逐渐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英语C班,主要以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为主,从零基础抓起,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兴趣上的培养,重点讲解字母、单词、短句、和日常交流用语。这样循环往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英语学习水平的空间,而且同一水平的学生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交流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和学习氛围,久而久之,学生的习得无助感无论是在动机、情绪、认知和行为上都会有所消弱。
参考文献:
[1]戴俊毅译.Peterson,C.等著.习得性无助.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5-60
[2]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8-48.
[3]吴增强.初中学生不良的习得性无能研究.心理科学,1995(10),99-128.
[4]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04-141.
[5]周国韬. 习得性无助感理论再析.心理科学,1994(5)29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