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情境下如何做好后勤宣传工作
2014-05-30胡堃
胡堃
摘 要:本文从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出发,围绕如何在后勤宣传工作中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并以上海大学后勤集团在此方面的探索为例,展示了新媒体带给传统后勤工作的变化。
关键词:新媒体;宣传;后勤
后勤宣传工作一直是做好后勤工作的重要一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传统的宣传方式在此趋势面前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较为主流的观点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的优点
1.对传统传播路径的颠覆。在新媒体情境下,“以点对面”的宣传模式被打破。以往的后勤宣传模式多是单向性传播,即由传播者(后勤宣传工作者)向受众单向传播。受众的感想如何,无从知晓,进而无从知晓传播效果,因此无法对自身的工作成效及方向做出合理判断。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可以与传播者展开互动,由此传播者可及时调整传播内容,适当调整工作方向,以提升传播效果。
2.传播效率更高。通过传统媒介宣传后勤工作,如何将信息传递至目标对象手中,一直是困扰后勤宣传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往往造成“你喊破喉咙我也听不见”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存在隔膜的情况。而在新媒体传播情景下,只要吸引目标服务对象对后勤宣传主体“加关注”,那么理论上,由后勤宣传主体发出的信息都有可能传递至此处,由此,信息传播的精度大大提升。
3.新媒体的平台集聚效应不可忽视。传统媒体往往依赖某一平台存在,而这一平台本身的吸引力或说影响力往往先天决定了最终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在这一问题上无疑占有先机,由于现有的新媒体普及度较高,目标对象在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如新浪微博、微信等处集聚的现象较为明显。因此,借助类似平台集聚效应,通过关注、转发等手段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比较好的传播效率,从而为达成良好的传播效果提供较好的前提。
三、如何在后勤宣传工作中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
1.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做好新媒体情境下宣传工作的前提条件。以上海大学为例,后勤集团宣传信息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新媒体这一新传播媒介出现后,集团领导即敏锐感觉到其对传统宣传方式的冲击和提升。为此,校长助理兼后勤集团总经理欧阳华,主抓集团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委书记陈明骅,多次鼓励集团宣传工作人员在把握宣传信息工作的大方向和总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媒体情境下的宣传工作路径。
2.做好新媒体平台定位是做好新媒体情境下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情境下重新审视传统宣传工作,虽然形式上的改变是最显著的变化,但这并非是这一变化的全部,换言之,以“新瓶装旧酒”的思维出发是无法应对这一变化趋势的。新媒体情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语言风格更多元,因此要较好地调整以往的宣传策略,有针对性地宣传后勤工作中的亮点,化常规工作、常态工作为亮点工作,潜移默化中改变以往人们心目中后勤工作多是“傻大粗笨”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以实现和服务对象的精确互动,因此在此平台上的信息宣传功能有极大的扩展,如投诉建议也可以被纳入进来,从而使得新媒体平台可以承载一种称之为“大宣传”的局面。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新媒体情境下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上海大学后勤集团从2009年开始逐步建立健全了宣传信息工作的有关制度,不断完善宣传信息工作的管理体制。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贯彻执行并不断完善宣传工作制度,有效保障了宣传信息工作的正常运行,也很好地调动了员工參与宣传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新媒体带来的变化
1.以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为中心,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建立后,集团逐步在此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集中反馈,事后处理,结果上报”的信息反馈闭环链条,由专人负责采集、上报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使集团管理层及时知晓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2.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由专人定期对由新浪微博等平台反馈来的信息做好收集、分类、梳理工作,将其中的反映出的师生需求作为下一步的工作的重要参考,使得后勤工作与师生的需求相契合。
3.与业绩考核挂钩,成为现有监督体系的有益补充。由新媒体平台收集来的意见建议还可以成为集团建设中的绩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在实践中,上海大学后勤集团一些部门已经尝试在日常考核中将由此类新媒体平台收集来的投诉数量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而与职工的绩效工资收入挂钩。事实证明,新媒体非但不是阻隔服务者与思维活跃的服务对象之间的鸿沟,如加以有效利用反而是一种拉近服务者与服务对象距离的极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