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力资源角度谈科学技术与充分就业的关系

2014-05-30高鑫

2014年49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作者简介:高鑫(1994-),女,山西孝义市人,山西财经大学本科在读,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摘要:科学技术在极大提高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只会因为机器替代效应、管理简化效应、高效回报效应、经济波动效应和影响滞后效应等而出现暂时性的结构调整,长远来看,科学技术在不断推动劳动力提升自我素质,发挥主观能动创造性,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文明。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短期效应;劳动力素质

数据显示,2015年大学生毕业生将达749万人,比2014年又增加了22万人,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透露,2015年上半年中国调查失业率为5%。我国失业率处于小幅上升状态,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是失业的主体。与日提升的公民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的科学技术和日趋文明的社会,为何却使就业率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究竟是是科技解放了人们的双手,还是科技制约了人们的就业?

所谓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而充分就业则是指包含劳动力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允许自然失业的存在。奥肯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就会下降大约一个百分点。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大目标,充分就业成为政府发展经济,实施改革的重要方向,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GDP贡献的潜在却意义重大的力量,与充分就业可谓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真的通过减少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充分就业的实现吗?显然不是。我们共同目睹了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从战略眼光看,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

从短期效应来看,科学技术确实会对就业产生排斥效应,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机器替代效应:机器的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随着工厂器械化和智能化的进一步加深,车间所需工人的数量逐渐减少,要求的人员素质提高,会逐步淘汰从前从事单一重复工作的劳动力,致使大批工人应不适应工厂的发展趋势而下岗;2、管理简化效应:科技的发展使通讯手段更加便捷,管理者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公司和员工动态,所能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增多,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数量,使各项工作在清晰的状态下高速运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人力的耗费;3、高效回报效应:科技进步使得投资的利润回报期缩短,各种投资者、市场和消费者的信息传递及时,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時间明显缩短且满意度提高,使得资金回流速度和利润回报期缩短,在高效的运作下使各个岗位的人力资源要求提升,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4、经济波动效应: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经济波动明显,使投资风险加大,风投者谨慎性提高,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减少,减慢了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致使部分新兴企业无法得到应有发展,无法带动就业;5、影响滞后效应:科学技术提高了资本的有机构成,改变了劳动需求和产业结构,但这种改变无法立即产生对劳动力各层次需求的提高,短期内表现为就业量的下降。

但是,这只是当社会生产量逐渐提高时,就业出现的暂时性调整,长远来看,科学技术会推动有基本生产剩余的人去寻找新的就业点,创造更多为人类提供福利的工作,从而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相比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因为需求单一,生产力低,所以不会有失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在真正地排斥劳动力,而是在减少一类工作所需劳动力的基础上,促进剩余劳动力去创造更多价值的过程,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极大程度地提高和完善,人们能过上丰富而且真正幸福的生活。比如国家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给予了丰厚的贷款和税费优惠,以创新思维解决自我就业同时拉动一批大学生就业,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独到的眼光寻求实现自我、奉献社会的目的。同时,机器代替手工进行标准化重复化生产必然带动服务型产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寻求丰富的闲暇方式,注重体验式消费,渴望脱离快节奏的钢筋水泥堆砌的日常生活,渴望能获得身心放松的服务体验。

所以,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社会朝着充分就业方向前进的,与此同时也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顺应政策导向,紧跟全球时代脚步,以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填补社会空白,在校学习期间有意锻炼自己的全方面素质,使自身能力能与市场相适应,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来创造社会财富。(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产业转型与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分析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
论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