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需要一片爱的天空

2014-05-30陆春兰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婴儿儿童农村

陆春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这就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为了追寻更多的工作机会,纷纷涌进城市,而城市的教育花费远远高于农村,所以,他们的孩子大多数被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或被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

1.性格孤僻怪异,缺乏自信,容易自卑,内向拘谨,比较敏感;有的爱逞凶斗狠,有的则胆小怕事。

2.集体意识较差,不喜欢与同学交流、沟通,大多数喜欢独来独往。

3.学习成绩极端化:有的成绩特别优秀,表现出众;有的成绩较差,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进度。

4.与父母感情淡薄,关系紧张,甚至仇视父母。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从小与父母相隔两地,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短,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不把自己带在身边。

2.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在孩子最需要父爱、母爱的时候不在孩子身边。

3.照顾孩子的亲人由于不是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教育难免会存在不足,过分溺爱,不严厉教导。

4.学校教育的不足,没有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

孩子的教育来自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学校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地方,而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世界于他不过是一片空白,他只有对温暖和食物的要求,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大多数8岁到10岁的孩子,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父母亲就是这种无条件的爱的来源。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一点点,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最爱他们、陪伴他们最多的人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送礼物的对象就是父母。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

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在6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在父母亲正确的教导与呵护下,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精神圣殿,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先教育孩子做人,然后才是學习。没有人是圣人,不苛求老师能站在每一位学生的角度去为学生考虑,但希望老师能对留守儿童多一些耐心、多一点爱。及时对学生的不正常表现做出正确的解决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把他们带出自己的封闭的小世界。

在我执教的小镇上,有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许多留守儿童被送到这里。这样的留守儿童之家在许多农村都存在,他们解决的只是孩子们的吃住问题,孩子们对爱的渴求不一定得到满足。这些幼小的孩子们,需要呵护,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爱!这个问题是全社会都应思考的问题,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编辑 代敏丽

猜你喜欢

婴儿儿童农村
婴儿为何睡得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婴儿房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