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5-30许明军
许明军
摘要 目的:了解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比较,CT检查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与绞窄性梗阻方面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对梗阻原因的准确率为71.43%,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41.07%,与X线平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腹部X线平片 CT 肠梗阻
肠梗阻是由于肠腔的物理性或机械性阻塞所引起的常见急腹症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尤为重要[1]。腹部X线检查曾被认为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然而20%~30%的患者可无异常表现,而且梗阻的类型及病因不能明确[2]。随着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应用,肠梗阻的CT诊断得到了显著的提高[3]。本文主要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由手术病理确诊为肠梗阻,其中男性占有32例,女性有24例,年龄(12-57)岁,年龄在(40.76±2.32)岁之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等。
1.2 检查方法:
1.2.1 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4]:采用GE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机,予以平扫检查。胸部平扫层厚6mm,层距6mm;重建时用层厚1mm,层距0.7mm。必要条件下,待平扫后予以腹部螺旋双期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保持每秒4mL的流速输人10OmL 非离子型对比剂,予以增强扫描,推迟扫描时间维持为2min。待采集图像数据完毕后,即刻送至工作站,予以后处理分析,并重建多平面、多层面曲面与最大密度投影。相关医师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梗 阻原因与部位。
1.2.2 腹部X线平片检查方法[5]:采用东软50KW X光机,影像板大小为24 cm*30cm, 35cm*35cm,35cm*43cm。所有患者予以腹部X线片检查,取站立位,行腹部X线平片照射。必要条件下,取平卧位,辅以X线平片照射。由相关医师分析X线光片影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腹部X线平片与CT检查对肠梗阻病因诊断比较: CT诊断对梗阻原因的准确率为71.43%,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41.07%,与X线平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腹部X线平片与CT检查对肠梗阻病因诊断比较(n,%)
分組
肿瘤性
肠梗阻
粘连性
肠梗阻
麻痹性
肠梗阻
肠套叠
粪石性
肠梗阻
结核性
腹膜炎
n
12
26
13
3
1
1
X线
3(25.0)
14(53.85)
5(38.46)
1(33.33)
0
0
CT
9(75.0)
20(76.92)
8(61.54)
2(66.67)
1(100)
1(10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腹部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吻合性对比分析: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比较,CT检查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与绞窄性梗阻方面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种影像学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吻合性综合比较 (n,%)
分组
梗阻诊断
梗阻部位
梗阻原因
绞窄性梗阻
X线
48(85.71)
45(80.36)
23(41.07)
6(10.71)
CT
54(96.43)
52(92.86)
40(71.43)
20(35.71)
x2
6.342
9.653
15.654
6.254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诊断尤其是检出较窄性肠梗阻对外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腹部X线平片或透视)诊断准确性不高。随着CT的广泛应用和CT检查技术的进步,目前CT已发展成为诊断肠梗阻的一种快速简便且成熟的方法,能够确定肠梗阻的病因[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究其根源,腹部X线平片难以显示肠壁厚度、腹壁间隙、肠系膜与供血状况,且腹腔渗出液体易将梗阻遮盖,梗阻段内积气较小时,易出现漏诊现象,故临床推广范围受限[8]。同时,在进行X线平片拍照时,患者需要进行体位更换,故患者痛苦大。而CT检查扫描时间短,仅需5-10s即可完毕,呼吸运动与肠蠕动诱发的伪影图像出现较少,检查结果精度较高团。同时,CT检查再建层较为厚薄,分辨率高,横断面解剖结构影像难以重叠,可明确显示肠管内径、腹腔内肿块、肠腔内外肿块与积血情况[9]。此外,CT检查后处理成像技术较为成熟,可直观显示病变区域燼况。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CT扫描时,患者易受辐射影像,且在不全性肠梗阻诊断上具有局限性。综上所述,针对肠梗阻诊断而言,CT检出率优于X線平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斌. 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螺旋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价值分析[J].{H}吉林医学,2013,(5):909-910.
[2] 熊青荣,蒋福刚. 超声,腹部X线平片,CT检查诊断肠梗阻的效能比较[J].{H}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5):495-497.
[3] 冯丹,王永仁,张淑芬. 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粪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H}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1):88-91.
[4] 赵秀勤.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2,(12):1415-1415.
[5] 曾礼勤,李敏健. 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临床价值的比较[J].{H}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9):1266-1268.
[6] 谭少庆,张捷. 64层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J].{H}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7):1052-1054.
[7] 易显富,石思李,张自力. 多层螺旋 CT 在急性胃肠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H}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4):393-394.
[8] 高剑波,郭华,耿尚文. 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的临床研究[J].{H}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362-366.
[9] 刘建东,李建国,孙丽娜. 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5):49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