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及评价
2014-05-30孙光群
孙光群
【摘要】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对2004-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手术指征、术中一般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例,所占产妇比例为0.078%。其中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例,次全子宫切除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4.5±10.7)min,平均出血量为(1750±300)mL。12例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主要是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术后主要不良反应有伤口愈合不良、腹壁血肿和腹腔积血等,所占比例为58.3%。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行的,但是对于抢救产科急重症出血,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症子宫切除术;产科;临床应用
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4.7%,它是妇女分娩时期中相对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威胁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安全[1]。目前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科急重症出血,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子宫切除治疗一般都是在子宫按摩、药物治疗和官腔紗条填塞等传统治疗无效后才会进行[2]。我们对2004-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发病率、手术指征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4-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产妇例数15437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例,所占比例为0.078%。12例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初产妇4例,经产妇8例。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8.7±3.4)岁。孕次0-4次,平均孕次2次。孕周31-42周,平均孕周36周。分娩方式:剖宫产7例,阴道分娩5例。
1.2手术指征:12例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其中弥散性血管凝血(DIC) 6例。双胎妊娠并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1 例,重度胎盘早剥伴子宫卒中1例,羊水栓塞1例,原古典式剖宫产瘢痕破裂1例,晚期产后出血残留胎盘植入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并胎盘后巨大血肿1例,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子宫收缩乏力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子宫切口感染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1例,子宫肌炎部分平滑肌变性致宫缩乏力1例,低置胎盘并子宫肌瘤1例。1.3诊断标准:采用1987年中华血液学会提出的DIC诊断标准进行判断[3]。产科出血量计算以临床常用的容量法+目测法进行综合计算。胎盘早剥以胎盘检查有压迹,胎盘病理报告为子宫卒中,胎盘粘连的诊断以术后胎盘病理报告为依据[4]。
1.4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百分制表示 。
- 结果
2.1手术一般情况分析:12例患者因剖宫产术后晚期大出血行子宫切除7例,阴道分娩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5例。其中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例,所占比例为58.3%,次全子宫切除5例,所占比例为41.7%,均因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为80-19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34.5±10.7)min。术中出血量为900-6000mL,平均出血量为(2150±300)mL 。
2.2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分析:我们对12例患者的手术指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合并DIC 疾病6例。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12例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
手术指征
例数(n)
比例(%)
胎盘因素
5
41.7
软产道损伤
2
16.7
宫缩乏力
2
16.7
子宫破裂
1
8.3
羊水栓塞
1
8.3
切口感染
1
8.3
2.3术后不良反应分析:我们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其中主要不良反应有伤口愈合不良、腹壁血肿和腹腔积血等,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58.3%。具体数据分析见表2。
表2 术后不良反应分析
不良反应
例数(n)
比例(%)
伤口愈合不良
2
16.7
腹壁血肿
1
8.3
腹腔积血
1
8.3
肺炎
1
8.3
应激性溃疡
1
8.3
阴道残端出血
1
8.3
总计
7
58.3
- 讨论
产后出血在产妇分娩后比较常见,并且发病率较高,其诱发因素也较多,主要原因有: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于紧张、软产道损伤、子宫肌纤维弹力下降、宫缩乏力等。如果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疾病时更易造成产妇分娩后出血[1]。因此,产前检查时,必须明确胎儿异常、产道异常和胎位异常等现象,从而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安全生产系数。而目前在临床治疗原则是标本兼顾,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通常采取子宫切除术提高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生存系数。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主要是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其中因素主要与多次妊娠、人工流产和有剖宫产史有关,从而导致子宫内膜损伤、感染和出血以致血供减少[5]。因此,加强计划生育、卫生宣教及高危妊娠管理,降低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率是减少子宫切除的主要措施。此外,在围产期时要提高保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做好妊娠中、晚期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加强产程观察,防止产程过长。
我们对2004-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产妇例数15437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例,所占比例为0.078%。12例患者均经过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切除。其中有4例患者在产后或术中出血多,经过给予多种方式治疗后,如宫缩剂、按摩子宫、缝扎止血、宫腔填塞纱布、子宫动脉结扎和髂内动脉结扎等措施后,仍出血不止。12例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反应有伤口愈合不良、腹壁血肿和腹腔积血等,总不良反应率为58.3%。
综上所述,急症子宫切除术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行的,其可以有效的治疗产科子宫出血,是抢救危重产妇的生命的最为有效的医治手段之一,对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静.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09):137-138.[2]吴荔香,郑备红,汤金妹,等.产科子宫切除48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6): 32-33.
[3]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专业学会议有关凝血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华液病杂志,1987,13: 183.
[4]伍冠.妇产科临床中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应用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7):132-133.
[5]李德珍.产科急症因素子宫切除40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