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概念的诞生与发展

2014-05-30王晴

2014年51期
关键词:本义传承文学

王晴

摘 要:“文学”概念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其实是一切与人类有关之事物都必将经历的,从无意“创造”到有意“认识”并想要去精确“掌握”的过程。迄今为止,人类对“文学”概念的研究概括来讲,主要经历了四大阶段:一、无意创生的原义阶段;二、不自觉使用的,自发传与承的概念阶段;三、自我觉醒,被动探求的定义阶段;四、自我个性加强后的主动分别阶段。

关键词:文学;本义;传承;探求;主动分别

“文学”概念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其实是一切与人类有关之事物都必将经历的,从无意“创造”到有意“认识”并想要去精确“掌握”的过程。这是基于人类本能的自觉,是“自我”意识不断强大,对自身及自身相关一切的真相与控制欲望的增强,所造成的。而“文学”正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事物之一,所以它的命运也必然要经历这些。迄今为止,人类对“文学”概念的研究概括来讲,主要经历了四大阶段:一、无意创生的原义阶段;二、不自觉使用的,自发传与承的概念阶段;三、自我觉醒,被动探求的定义阶段;四、自我个性加强后的主动分别阶段。以上,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一、无意创生的原义或本义阶段

任何自然事物的产生,都早于其概念。因为,概念来自于人类的认知,是基于事物具有可被概念化的属性之后才可以定义的。而文学概念的产生也是后于文学本身,所以探讨“文学”的概念,必不可少的要去先寻求文学未被称之为文学之前的文学本身,为方便使用,并区别后来文学,我们这里名之为“元文学”。

任何元事物的出现都是偶然的。同样,元文学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创生,偶然的现象。在最初,元文学所包含的是一切可以被认知的事物,古人并没有给予其任何限制性的概念。不过,当时的元文学也可以用同时期的特殊特征来使之有一个接近于本义的概念。最早,当文字并未出现之时,元文学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这个时候,元文学是以“刻画”、“记录”、“指事”、“形声”等人类生活所必须依赖之形式,通过诸如“结绳”、“作画”、“言语”、“模仿”等方式来展现的。元文学本身无任何既定意义与功能,它只是让自己的存在被发现。然而,之后“文学”所有的概念,都难以逃离与元文学的血缘关系。

二、不自觉使用的,自发传与承的概念阶段

当元文学的出现逐渐深入人类的生活,人类的自我探索确认本能就开始发挥作用了。这个时期,元文学开始有了不确定的概念。因为早期的人类属于部落模式,对于相同事物的认知定义是各不相同的。在这个时期,文字开始出现,而这无疑为“文学”一词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人类对无意的元文学逐渐熟悉,本能的驱使与生存生活的原因,使得此时的人类必须对自身与周围一切做出相关的归类。这也就使得同属于元文学的,具有“传达”可被“继承”的所有,被不同的人类归纳为了各有差异的类别。尽管这些类别有差异,可被传达并能继承的属性是共有的——简单来说也即是文字。

文字是文学的第二个阶段,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这一时期的持续时间非常的久,从文字被创造开始,到文学未被普遍定义之时,都是自发传与承的概念阶段。在这一时期,“文学”逐渐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概念,但这些概念并没有普遍的公认,仅仅是靠着“文学”自身的可传承属性,来局域内发展的。

例如一些学者所言的先秦“文化性文学”,其之所谓之以文化性,即是基于可传与可承两个基本属性的定义。对此,《论语》中许多言论都可以证明,此时的“文学”是仅仅建立在传承二者属性之上的一切,如学而第六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便是对文所可以传承属性的阐发。而孝、悌、信、爱众亲仁则是可以传承的基础,也即是学者所称的“文化性”。而紧接着下一则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即是交代所学之“文”是何“文”。

类似的,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文”,也多半是对可传承的衍生。当然,这仅仅是孔子自己對这一时期“文学”的理解。而作为同时期的诸子,他们的理解则是与孔子或多或少都有出入的。这是文学概念未被普遍公认的必然。也正是这一时期文学概念的不公认,所以才使得人类对文学概念准确阐发的欲望越发的迫切。并由此,进入自我觉醒,被动探求的定义阶段。

三、自我觉醒,被动探求的定义阶段

对于这一阶段来说,文学开始有了相对明朗的定义,无论是形式或者内容,人类对文学概念的理解,开始有了具体的指向。这是人类自我觉醒的表现之一,也是自我觉醒后面对广大世界,感受到迷茫之后,被迫进行的一种行为。文学由于和人类的关系,使得它不可避免的要被人类进行剖析。

“文学是什么(具体定义)”是这一时期对“文学”概念研究的最主要结论。但这个结论不包括“文学”概念研究而得到的文学形式的发展。这一时期从学者们所言的“文化性”泛文学明确概念开始,一直到文学概念的第一次准确定义才算结束。

在这一时期,文学的概念由文学性的无明确,传和承的大前提之下,被细化到了不同的领域,使文学变成了具体功能或者领域有特定指向的文体与内容的总和。

例如汉时将文章特别于文学并行提出,而魏晋南北朝又将经史之学别于审美文章文学(梁代萧绎《金缕子·立言》),使得文学开始有了接近现代流行意义。并开始有了许多关于“文(文章)”之“学”的论述。

至此,文学概念开始有了普遍的认知,使之脱离于泛文学,变成可传承属性之上的一个子集。确立其独特气质,这是与人性追求自我一致的。

四、自我个性加强后的主动分别阶段

人类的文明越进步,人类最求自我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引发对一切事物都要寻根究底,使之有别于其它。这一点,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科学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之后,尤为明显。而文学概念,也不可避免的要被继续剖析,使之更加精确,更加属于“文学”自己。

这一阶段从魏晋文学单涵盖审美性文章之学定义萌发开始,一直到现在,犹在持续。以趋势来看,可以说只要人类不死,那么文学概念就还会被不断拿出来定义再定义。

隋唐以后关于文学概念的辨析,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新的论断。无论是汉时的文章与文学并举,还是魏晋南北朝文章替代文学独立,隋唐之后的人们早就不再重视这些,他们更关注的是文学之内,各个文体与相匹配的内容本身。也就是审美性文学范畴内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要被明确称之为文学,需要有阶层的肯定,从传奇、小说、诗余、词余等市井文学体裁的发展历程,这一点不难看出。

但是,到了近代,当西学东渐之风日益弥漫,客观科学精神的大肆宣扬,国内对文学概念的研究,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期间,人们热心于分类学,希望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尽管孔子早就有“名不正则言不顺”“必也正名也”的论断,但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定义,却是史无前例的。这一时期,文学的具体概念,被从语言、文字、文体、文本、时期等方面以及其对应功能方面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划分。

例如美国学者彼得·威德森所著《现代西方文学概念是否还具有在文学研究领域从事术语流通观念简史》,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围绕“文学”“文学性”“文学价值”几个核心词,精要的呈现对文学作为概念发现的理解。再如俄国形式主义是试图将文学与非文学区分开来、追求纯文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其“文学性”概念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挑战色彩,是对世纪以及此前一切将文学视为服务于其他目的的工具的文学观的坚决拒斥。其后的英美新批评、捷克结构主义、法国结构主义等派别多半沿袭和发展了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性”的追求。但是,从60年代开始,这个追求文学性的风向又发生了彻底的转变,这种不断的转变在于定义本身的缺陷,这一点从最需要定义的物理学中,不难以看出。以至于今天,更多从事文学研究的人,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按照被公认准确的文学概念去称呼研究文学。

文学概念的变化其实一直是人类对文学自身进行阉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从元文学的宏大涵盖逐渐变成了肝胆吴越的形象,但最终的定义却由于定义本身的缺陷,至今依旧没有确定。但无论这个过程,文学的概念所包涵的范围如何的变化,文学所源于元文学的特征——传与承,却始终不会消失。(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本义传承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