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4-05-30李胜伟
李胜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73-01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赋予老师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学科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 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 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不开实践活动。
三、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