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的策略
2014-05-30吴伟森
吴伟森
【摘要】 中学语文课堂如何体现“三维目标”,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课堂有效的互动教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指引,而且有助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堂 互动式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32-02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真正让课堂动起来呢?
一、实现有效互动教学的基本条件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由于互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间的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伙伴”关系。对于作为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语文教师,有效互动教学在肯定其主导作用的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转变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语文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和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的语文课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程式化,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更缺乏对学生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新课程要求语文课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理性和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欢乐。这都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接受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洗礼,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新课改教师。
2. 尊重学生个体,有效保证师生互动的开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仔细倾听。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最基本方式。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在他们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都要仔细倾听,不要因为学生观点错误,就打断他,不让他说下去?仔细倾听让学生感到教师在认真对待他、尊重他,他所讲得有价值,值得教师付出时间和精力。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达感情。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并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用真诚的语言组织课堂活动等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尊重学生就要公平民主,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在过去的课堂里往往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有表达的机会,而互动教学则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讲一讲他的做法,难度大的就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发表看法。如果这道题的解决办法很多,或者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就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畅所欲言。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 优化教学设计,有效落实师生互动的目标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载体。语文课中的师生互动旨在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觉悟,因此,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更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在他们的困惑点上设置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使语文课的教育更有实效。
4. 改进教学评价,积极推进师生互动的进程
“关注差异,人人成材”的评价观注重运用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地看、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如: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否产生疑惑不解、是否有了厌烦心理、是否失去了自信、亦或有“异端”要表达等等。如果教师抓住了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实现有效师生互动教学的方法
以语文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传记的课文《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为例,结合课文特点,互动教学可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进行。
1. 创设教学情景,让课堂动起来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情景主要是引发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创造能力。如在《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是:先播放1949年毛泽东在举行新中国成立大典的视频,让学生知道毛泽东主席作为新中国国家主席是何等荣耀,继而产生好奇:一个伟人的少年时代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而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样为切入主题打下了埋伏。与此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愉快情绪,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当然,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创设互动式语文课堂的教学情景的方法还很多,如:即兴表演、歌舞游戏、比比赛赛、猜一猜……总之,教学情景应源于现实生活,紧扣教材,短小精悍,且有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等功能。
2. 鼓励课堂质疑,让课堂动起来
清之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提供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平台,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了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资源。
教学实践中,学生之所以提出问题,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了新旧经验间的矛盾冲突,这反映出学生正在积极思考,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互动对话后产生的问题,往往更具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这是学生思维与情感共生的结果,是弥足珍贵的课堂动态资源。在学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课文时,班上部分同学提出“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惊天动地的事例数不胜数,可写的内容很多,本文为什么却写他的少年时代”的观点,我惊喜地发现,这是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写作方法的很好切入点。对此我肯定了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并让他们从写丰功伟绩的角度去构思、畅谈,然后引导学生对本文和学生构思的传记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本文在写作手法上的亮点。由于这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讨论时积极性就很高,思维能充分的展开,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而且讨论时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3. 给予探究时空,让课堂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可见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有效互动教学的关键。以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锻炼分析和总结传记知识能力,促使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在《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课文教学的“归纳人物传记的文体知识”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或独立思考,或以四人为学习小组对该传记单元的其他课文展开讨论,从而全面总结出传记的文体特征。这一过程坚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则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的点拔,发挥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能力,较好地达成了知识与能力目标。
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能给回一个崭新的世界。课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活动。只有在中学语文课堂建立起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课堂才会充满生气,才能真正增强中学语文课堂活力,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