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文明以尊重生命为起点

2014-05-30倪航

信息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心理问题生命教育

倪航

【摘 要】 本文以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校园杀人案为切入点,浅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处理心理问题,避免极端事件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 生命教育;心理问题;心理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校内发生了一系列由于没有良好处理同学关系而导致的投毒或杀人案件,这些案件包括“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案,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案,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等。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案件就是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件,这一事件再次为我们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在2013年4月15日当天,一条“复旦大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入院”的报道受到媒体及网友的广泛关注。经警方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去世。最终,林某也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根据新华社电讯“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8日对“复旦投毒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这一广受争议的事件及其判决对当今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能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

一、校园生命教育的缺位

“复旦投毒案”的发生,不禁让人们再次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之间本应该相亲相爱,但为什么“同室操戈”的事件却屡有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會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室友下如此恨手?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的物质而是人心,这是校园人格教育缺失的后果。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折射出生命教育在年轻学生群体中的严重缺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我国社会普遍存在一俊遮百丑的观念,只要拿到高分这个孩子就是全面优秀的。能进入北大、复旦,难道这个孩子还会有问题吗?学校除了教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人格、身心健康。”[2]他的话尖锐地指出了这一问题的源头。

高校的学生每日都相处在一起,难免会由于生活习惯或者思想观念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小摩擦,在发生冲突以后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解决,如不善加引导,往往喜欢用武力或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这既反映出学生对于尊重生命价值意识的缺失,也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只重视实际利益而忽视品德培养的浮躁氛围。

嫌疑人林某在法庭上说,受害人黄洋曾称要在愚人节整人,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林某决定也整他一下,于是他投了毒。可能林某自己也无法给出明确的作案动机,诸多缘由纠缠着隐藏在内心,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魔鬼与上帝进行搏斗,而搏斗的战场就是人心。”要解读复旦投毒案,也只能再次回归到人性的母题。“人是被苦苦追寻的斯芬克斯之谜,人性是永远无法触底的黑洞。人性很多时候可以超越政治、法律、种族、国界。也正因如此,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悲剧,都被视为是人性的灾难。”[3]即使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再大,每个人也应有道德底线。生命教育之责重于泰山,学校需引导学生重新重视生命的价值,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身心健康,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的“人”。

二、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复旦投毒案同时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具有多种心理方面的问题。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4]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有才无德。一个人的学历仅仅只反映他的学习经历和受教育结果,而无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心理的教育,这些教育才是对一个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

其次,功利主义。例如:中小学阶段,很多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就业或者考研、出国。整个教育陷入严重的功利化氛围当中。

第三,漠视生命。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尊严意识、人格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这些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采取非常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处理,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这些问题正是我们的高校心理教育所要应对的。

三、学生心理教育亟待加强

学生的身心健康关乎着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未来,而学生心理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多方面协作努力才能完成。

首先,社会方面。社会需创造和谐氛围以及自由、公平的竞争机会,给学生以多元、个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实现多元选择。我们应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从而减少极端个案的发生。净化媒体环境,加强核心思想价值观教育。这需要政府加强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监管,同时要加强传媒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素质。此外,大学生还应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被不良信息所迷惑。

其次,学校方面。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平。要定期为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使他们掌握进行专业心理干预的方式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要多与学生交流,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让学生参加,或组织相关课外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有一点,高校还要适当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健康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协调发展。

第三,家庭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行与德行有直接的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也与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息息相关。要改善家庭教育,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家长要留意自己孩子的日常行为,并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发掘自己的能力;还有,家长要多与子女沟通,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用良好的心态去针对性地逐步解决,同时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满足孩子各个方面的基本情感需求。

最后,个人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出,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因。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只是起到间接的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大学生自身。首先,大学生要避免盲目性,要确立学习生活的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下去,促使自己变得积极向上。其次,大学生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境界。再次,大学生要学会心理调节,当暂时遇到挫折时,应该理性分析所面对的情况,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与修养,形成应对挑战的能力。

虽然,类似“复旦投毒案”的极端事件属于个案,并不能代表当今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我们希望这类悲剧永远不要再重演。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多方协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全面把握,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高等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有诸多方面的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讨论,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提高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黄安琪.“复旦投毒案”被告一审被判死刑[N].新华每日电讯.2014-02-19,第4版.

[2]张春铭.“复旦投毒案”被告人一审被判死刑——复旦高才生毒杀室友引发的反思[N].中国教育报.2014-2-19,第3版.

[3]单士兵.复旦投毒案是人性的灾难[N].中国经营报.2013-12-2,第D05版.

[4]郝洪.拿什么拯救漠视生命的心[N].人民日报.2013-4-17,第5版.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心理问题生命教育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