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共青团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对策研究
2014-05-30李华忠
【摘 要】 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大学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新需要。笔者结合所在学校,从共青团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路径选择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工作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共青团;人才培养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都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的出台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举措,是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举措,更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举措。寻求特色化发展道路,提高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类别层次、学科专业以及人才培养结构已成为当前应用型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共青团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有着深刻的联系,探讨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共青团组织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对共青团组织的新期待
近年来,应用型大学共青团主动适应新情况,在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面对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应用型大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共青团组织更要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将新期待转化为自觉行动。
(一)团组织要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向纵深方向发展
201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群团组织团结动员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应用型高校团组织就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参与到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中。借助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深入广泛地宣传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借助人才优势,开展有关应用型教育工作的讨论,吸收应用型教育人才担任团的干部,让基层团组织统一到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来,鼓励团学组织以丰富的形式参与到学校应用型教育工作的各项环节。
(二)团组织要在育人活动中展现新作为
团组织应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明确总体思路,科学规划统筹,大力培育和扶持有助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校园文化活动,找准团组织的工作切入点,种好“责任田”,使校园文化活动与实践教学环环相扣,让青年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去探求知识。
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共青团组织的具体做法
几年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团委不断创新育人载体、拓展工作领域、深化工作内涵、凝练工作特色,不断丰富工作内容的应用型教育属性和工作制度上实践教育属性,探索新时期应用型大学共青团组织的“新作为”,深刻认识和把握应用型大学育人新特征,在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展示新作为,探索新方法。
(一)全面宣传和落实学校“12345”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一体两翼(一体是以专业为主体,两翼以计算机和外语为两翼)、三元共育(人才培养的主体学生是一元,学校是一元,企业是一元)、四个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习目标与岗位任务目标对接)、五进五融(五进指的是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人员进校园、职业环境进课堂、岗位任务进教材、工作流程进课堂;五融指的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双师”融合、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融合、教学方法与工作流程融合)。“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一个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两个体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三条路径(课堂学、平台练、企业干)、四阶递进(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必备的岗位技能、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全面的综合能力)、五个证书(毕业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学校团委通过专家解读、座谈会等形式向全校各级团组织进行宣传,各个团支部以学习贯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为主题召开团会,宣传覆盖全体学生。学校团委联合相关部门对全校团干部、学生干部进行考试,积极配合教学部门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拓展育人载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推进
学校已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毕业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的五个证书之一,纳入“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团委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着眼点,制订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并得到各二级学院认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办法》整合了校内外素质教育项目,营造了“關注素质,拓展素质”的浓厚气氛,提出了素质拓展认证系统的基本需求,制定了素质拓展认证系统的基本框架(该项目得到企业支持资金10万元)。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在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新突破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青年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活动是应用型高校共青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抓手,将其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考核与管理,广泛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大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专业意识。要求一年级大学生广泛进行进行农村社会调查,二年级大学生广泛进行城市社会调查,三、四年级大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并将优秀调查报告编辑成《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农村社会调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城市社会调查》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专业调查》文集。2014年,学校下发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关于开展2014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全校各级团组织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成长需求,围绕实践主题,提前筹划设计,指定指导教师,选择实践地区,组建了“郭明义爱心团队”、“海参崴东方茶楼饮食集团暑期实践团队”、“黄金坪合作项目研究小分队”、“英语改革对儿童英语教育影响调查团”、“爱心支教团队”等208个社会实践团队,5000多名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其中校级重点团队35支,196名学生参与到重点团队实践中。校团委连续7年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今年,我校团委被团中央授予201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搭建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
全校各级团组织按照学校“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四阶递进”(基础知识、岗位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业类比赛,全面提升了学生岗位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以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英语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用友杯大赛等活动为品牌,积极支持學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素质。组织了第二届外贸同花顺股票交易大赛、第二届科普知识竞赛、第十届国际文化节、第一届模拟联合国大会、第五届会计实践技能大赛、第八届旅游文化节、第二届娃哈哈杯市场营销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搭建了良好平台。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社科奖第六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本科组二等奖,在第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张辉作品入围全国公祭日国际海报邀请展。
(五)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应用型”创业氛围
学校“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三条路径”(课堂学、平台练、企业干),学校团委作为学校创新创业行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举办了以“激情成就梦想,创业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学校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并多次邀请大连市创业典型、我校毕业生赵宏宇等到校进行创业政策解析和创业经验分享,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5月27日,我校“Young Talents俱乐部”获“创青春·服务业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就业大赛决赛一等奖,《大连L-MIX街舞培训工作室》、《DIY青春印迹》、《微幕原创微电影网站》等3个创业项目获得省级二等奖,《公益网络展馆》、《大连恒信代理记账工作室》、《最专业的校园快递》、《PC特色微电影摄影基地》、《外贸在线》、《格子屋》、《校园展销会》等7个创业项目获得省级三等奖。10月,我校学生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创业实践组”团体优胜奖。11月16日,L-MIX街舞培训工作室在两岸四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全国第二名,11月23日,我校社团爱蔓延义工团在大连市首届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中获得第四名。
(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打造“应用型”校园文化
4月至6月,学校举办了以“继承传统文化,飞扬绚烂青春”为主题的第九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了“百团争霸”定向越野比赛、大学生戏剧节、中华传统知识大赛、“永恒的绿色梦”—创建绿色校园系列活动、“我心中的一本好书”读书活动等多项主题活动。9月至12月,学校举办了以“火红青春映党旗”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了涵盖思想教育活动、专业技能展示系列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三大类近二十项活动,围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风建设、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培养等内容,参与人数超过6000人次,获奖390人次,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大会上,千人太极拳表演,千人健美操表演,千人花环舞表演,千人的花鼓表演,演绎着青春校园的多姿多彩,学生精神面貌健康向上,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薛立军,尹庆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
[3]陈小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
[4]于晓明.高校共青团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5]窦贤琨.高校共青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机制[D].7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作者简介:李华忠(1984—),男,辽宁台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共青团工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