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2014-05-30李贺

理论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闻摄影新媒体对策

李贺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新闻摄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了新闻摄影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的趋势,针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从强化新闻意识结合地方特色,提高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媒体; 新闻摄影; 对策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117 — 02

新媒体通常用于指代那些产生于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类型,包括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交互网络电视( IPTV) 等。随着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的普及与进步,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传统节目的灌输性方法已很难被大众接受,普通观众不再满足于欣赏节目,而是更喜欢参与其中,目击、感受、享受整个现场的气氛,来体现自我存在性的热情。至此,摄影艺术走出象牙塔,开启了平民化摄影时代,数码时代的推进和发展,使得新的传播方式得以推广,并间接推动新闻摄影产业。

一、新媒體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

(一)全民皆拍,打破摄影记者影像特权

新媒体给新闻摄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但同时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更复杂的生存环境,尤其对于曾经垄断新闻摄影霸语权的传统媒体。当拍照片的不仅仅是摄影记者,当看照片的读者也不一定捧着的是报纸时,传统媒体的新闻摄影就必须跟上时代谋求变化。

以前新闻摄影是摄影记者的特权——他们拥有先进而又昂贵的照相器材,且能自如运用这些精密复杂的机器,还能在像化学实验室般的暗房里调配药水冲洗放大胶片,最终能将新闻现场再度还原。其他极少数能拥有器材和掌握技术的摄影通讯员、爱好者等只是作为新闻摄影的补充力量。但是当新媒体时代到来后,每个人都成了新闻摄影师。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摄影器材日益智能化、自动化和平民化。当年柯达的广告语:“你只需要拍,其他的交给我们”,在今天可以改为:“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相机”。数码相机可以自动对焦、自动曝光、自动调节感光度,而且成本不断降低性能却不断加强,今天消费级别的DC、微单就已经能达到千万像素,还拥有穷举不尽的如“人脸识别”、“运动模式”等应付各种场合拍摄需要的智能模式。人们不需要了解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甚至不需要清楚光圈快门之间的关系,就可拍下一张焦点清晰曝光正确的图片,完全能够满足普通新闻图片的画质要求。

尤其当人人都携带的手机也具有了不错的拍摄功能后,进一步将全民皆拍推向高潮。2005年的伦敦地铁爆炸案,主流媒体首发的图片就来自于现场群众用手机拍摄。这在当时引起新闻摄影界一片哗然,更多专业人士认为硬件上的缺陷使手机不会对传统媒体有威胁,但仅过去几年我们就看到这种观点的短见。现在的手机在拍摄功能上已经不输于一般的数码相机,生产商为迎合消费者的拍照需求还在加重此项功能的研发力度。我国现在有超过8亿人拥有手机,其中3亿人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每个路人都是潜在的“摄影记者”。最重要的是新媒体还给予了这些拍客们传播的舞台。许多专业记者怀疑,博客给予了人们一台印刷机,给予了每个人一家印刷出版社,通过网络,借助网站、微博等平台,他们可以自行发布自己釆集制作的新闻,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已达5.3亿,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在冲破了行业所需的设备和术的限制后,人类特有的好奇心和传播欲混合着社会责任感一同发酵。

在新闻现场随处可见拿着相机、手机围观的群众,他们人群分散却数量庞大无处不在。从萨达姆被执行绞刑到温州动车事故,以及舟曲泥石流的首发现场图片,都是通过手机微博发出而被公众知晓。现今他们拍摄的新闻照片不止在微博用户间传播,也被传统大众媒体认可和接纳,获得了公民摄影记者的称呼。美联社内已经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去寻找这些公民摄影记者,也建立起了相关制度去考察图片源的可信度、确认使用权等购买事宜,随后将这些图片提供给全世界各大媒体。

有人发出摄影记者即将消失的哀嚎,认为他们是不可能对抗这些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非职业人士。可能在摄影记者奔赴采访的途中,现场的照片已经在网上被转载点击了千万欠;在摄影记者不被授权进入的冲突地区或灾难发生地,全世界的网民已经在看当地市民拍摄的照片。当然除了对突发现场的拍摄抢占,公民摄影记者同职业摄影记者一样会倾向于富有人文关怀的题材,拍摄所遇的社会美丑进行评价。而且因为传播的数量优势,经常可以通过形成舆论压力来改变社会进程,例如微博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就得到了受众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促成相关政府部门行动。

但是传统媒体真的在新闻摄影上无可作为了吗?实际并非如此,新媒体绝不是敲响了传统媒体新闻摄影的丧钟,恰恰相反,它卸下摄影记者记录的重担,也给了传统媒体中新闻摄影税变的机会。

(二)新闻摄影追求深度化发展

蜕变的第一个表现就在于新闻摄影开始追求深度。新闻性是新闻摄影的本质属性,一张图片只要具备了基本的新闻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怎么样、程度如何)就算一张合格的新闻图片,而且题材越重大新闻价值就越高。所以公民摄影记者在突发事件新闻上拍到的图片,即使画面表现力不如经验丰富的摄影记者,却在现场感和时效性快其一步。所以来自专业媒体的新闻摄影不应再专注于突发事件的现场记录,多样的图片来源己将此领域蚕食。做深图片,拍摄具有思想性的摄影报道才能维护媒体的专业性和公信力。正如普利策危机报道中心负责人Applewhite所说:“一时冲动拍摄的照片和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并不值得我们回头学习,更不可能从中挖掘更多的内容。”充满视觉刺激的图片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只有对题材进行深入挖掘探寻事件背后的意义,才能使新闻不只是表象的记录,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持久关注。但是我国的摄影记者尤其是都市报记者多处于按图片数量发工资的考核制度下,功利化的心态使他们终日奔波于各个新闻现场,在紧迫的拍摄时间下通过高速快门不断扫拍现场。对新闻背景不了解,也缺少采访和沟通,致使图片常常内涵缺失多为一些程式化模式化的作品。在摄影图片稀缺的年代,这样的作品为了版面需要可以妥协刊发,但是现在普通群众也能拍到这样的照片时,自然不会为此付费阅读。随着受众读图能力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呼唤的是媒体高品质的摄影图片。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已经注意到读者的兴趣转向,纷纷开始改革制度加大投入支持新闻摄影深度报道。《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的图片专版都显示了一定的高水准,地域性的都市类报纸也开始增加相应的专版。各大新闻网站也都在新闻图片下设立深度报道的栏目,如搜狐网的图片频道就有圖片故事、图片专题等子版块,腾讯网的图片品牌栏目等。故事性强内涵丰富的非事件性图片,是新闻摄影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新闻摄影呼唤高素质图片编辑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新闻摄影图片来源渠道日益多样化,除了媒体的记者外,还有更多的公民新闻摄影师、签约摄影师等为媒体供图;商业图片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图片做主媒体、摄影报道需要深化都使对图片编辑、图片总监岗位的需要更加强烈。美国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许多报纸都见山了摄影记者,雇佣了更多的图片编辑。中国早在90年代初就有一些党报系统学习西方设置了图片编辑一职,不过职权过小不能决定图片的使用。随着《东方早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强调版面视觉元素的报纸出现,才真正 始了图片编辑的探路之旅。虽然在这一行业中的确出现了如孙京涛、王景春、李楠这样的佼佼者,但是反观全国各大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图片编辑整体水平偏低,专业素质欠缺,究其根源这些应机制变化从摄影部主任甚至其他媒体从业者一跃而就的图片编辑很少有相关的教育背景,对图片编辑一职的作用和定位尚且懵懂。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一) 强化新闻意识,讲究图片“看点”

当有突发事件时,新闻摄影记者要保证及时到达突发现场,并根据需要拍好相关事件的照片。这些照片极有可能成为某个新闻的关键价值。在新媒体背景下,全民皆拍,大家都是记者,想要拥有独家新闻已经不太容易了,突发事件通常在发生后的数分钟内就会出现在互联网上!新闻摄影记者拍摄重大、突发事件时,要考虑到让图片有“看点”,报道突发事件是记者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需要记者有良好的摄影基础,以便在应付突发事件时能够临危不乱,根据具体情形选择角度及报道事件的切入点,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结合地方特色,做好图片新闻

地方媒体记者拍摄新闻图片不仅要注意拍摄角度,还应该和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凸显地方的历史、文化等特色。新闻摄影记者要抓住时机,及时报道当地的城市发展、工农业经济建设,挖掘当地新闻并选准报道的切入点,这样的图片刊发的概率比较大。例如: 齐齐哈尔位于黑龙江西部,是世界大湿地,丹顶鹤的故乡,历史悠久,因鹤得名,齐齐哈尔每年都举办绿博会,宣传地方文化,并围绕绿色食品文化、鹤文化等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这些活动中被拍摄的图片,极易被国家、省级等媒体和机构选中并采用。通过这些活动图片的公布与见刊,使人们了解齐齐哈尔这座城市以及相关文化,促进了齐齐哈尔的旅游业发展。

(三)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职业素养

在当今社会,虚假的新闻摄影图片可谓层出不穷,不仅让人们怀疑其真实性,也使得媒体机构的信誉和权威性受到质疑。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技术是一个矛盾体,运用合理可以促进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运用不合理则会使人们怀疑摄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国内众多专家建议完善相应制度和图片的使用规则,以免新闻摄影业遭受重大的损失!新闻摄影记者利用摄像机拍摄的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摄影记者要保证现场的真实性,不能用任何方式改变或干扰现场,这是新闻工作的原则和底线!这就需要各媒体加强内部的专业培训,让新闻摄影记者知道自己对于社会负有重大责任,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三、结论

新媒体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人们感觉“世界虽大,尽在眼底”。新媒体环境对新闻摄影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是一对矛盾体。新闻摄影记者应明确自己职业的本质和底线,正确运用数字技术,处理好真实性和数字技术的关系。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新闻摄影从业者需要正确地定位自身价值,充分维护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新闻摄影新媒体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媒体背景下分析新闻摄影的发展对策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研究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