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树立策略

2014-05-30宋钰

学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

宋钰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提出了要求。但现阶段,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忽视了自身课程资源意识的养成与发展,在课程资源意识的树立上存在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材的课程资源作用、创新课程资源整合策略,并且把握好课程资源开发的“度”,从而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程资源 教师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

长久以来,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学生学业的压力,教师因而重视与关注教学领域中“如何教”的问题,却忽视了课程领域中“教什么”的问题[1],显示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课程意识的薄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材的课程资源作用、创新课程资源整合策略,并且把握好课程资源开发的“度”,从而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促进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知识载体,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初步媒体,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依据,在课程实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雖然是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由专家编写而成的,反映的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但由于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教材内容无法面面俱到。而且,时代的快速发展,又令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现实情况的变化和发展,无法时时刻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齐头并进。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抓住教材的本质,对教材进行适度的优化和开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不过部分教师仍被教材文本所拘束,专注于熟悉、理解并钻研教材文本,精心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匹配却不注意学情实际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的知识点并予以强化练习予以巩固,沿袭的依旧是传统的“教教材”给学生灌输知识点的行为,不会主动地去整合教材和二度开发教材,缺乏弹性使用教材的能力,使教材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极大地降低了课程开发和优化的效率,挫伤了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并间接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新折回了“以教材为本”的传统课程观念。造成这种“走老路”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树立起“用教材”的正确观念,对教材的使用尚停留在“教”的层面[2],无论是意识层面还是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难以把握对教材这一重要但非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探索和优化过程。另一方面,教师面对着繁复的教学任务和紧迫的教学时间,以及与课程评价模式相对滞后的考试强制性要求,不得不放弃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走回了照搬教材、以本为纲,以知识和科目为本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老路。

二、创新课程资源整合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善于进行课程的整合[3]。但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教师的课程整合意识尚不明确,课程整合能力有待提高,甚至走入了误区,造成了课程整合僵化严重、浪费严重的现象,降低了课程开发和优化的效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走向了两个极端。

案例1:新瓶旧酒,循规蹈矩

某教师进行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演示时,借助PowerPoint制作了内容丰富、排版优美的课件,将英语学科中这一课程的每一部分都置于信息手段之上,并加以自行讲解。学生坐在教室中抛开了书本,注意力集中在电脑屏幕中,跟随教师的讲解完成了这一课时的学习。

这样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值得反思:首先,教师并没有将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学科课程中去,信息技术在此同传统的黑板一样,是教师进行单向知识传授的工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欲望。其次,教师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将原有的传统教学变为了给课件配音,“新瓶装旧酒”的模式并没有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生扮演着课程接受者的角色被动听教师的讲解。教师对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与课程的优化和开发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本质上走向了高科技的“本本主义”课堂教学的单一僵化的流程,信息技术的引进也就成为了教师在应用新课程改革理念时的另一种具有“形式主义”的实践模式。

然而,课程整合过程中若是脱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过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则会导致课程开发中的过度使用和浪费。

三、把握课程资源的开发尺度

教师认识到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意义,但是由于资源太过于丰富,没有很好地进行系统的组织,与具体的学生情况和经验积累有所出入,这样使得教学素材在转化为课堂资源的过程中脱离了教材,偏离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以致课堂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因课时有限,无法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而脱离学生实际的资源展示,因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学生不能高效地理解教师所准备的课程资源,失去了实效性。反之,若是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过于紧密,一方面会令学生失去兴趣,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另一方面,过度的删改和开发课程,会导致学生认知狭隘,失去了从课程中感受和认识世界的机会。

案例2:新课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师:(播放多媒体,多种网络邮箱的图片交错变幻)同学们,这些网络邮箱你们都用过吗?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撰写过E-mail呢?现在我们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学生一:用过,用过,我喜欢用某A公司的邮箱,我的邮箱地址是……

学生二:那个公司有什么好的,B公司的邮箱容积又大速度又快……

教师连忙将讨论跑题的学生拉回来,然而由于课程的导入时间稍长,学生的思路被完全大乱,整个课堂沉浸于“哪个邮箱质量好”的讨论中,舍弃了教材原本,偏离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以及课堂开发的低效益。

教师必须认识到,课程资源过于泛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过度滥用的危害性,它会令学生和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念产生混乱,使次要的资源进入课堂,造成课程资源的低效率和误用。因此,教师在课程资源的使用和优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程资源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与课程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优化课程的目标。

另外,课程资源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还是较新的观念,各种定义和概念范畴并未有最终定位,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把握要有清晰的认识,立足于科学的理论基础,加强自身素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开拓课程资源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2]吴刚平.普通高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思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3(20).

[3]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33-37.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促进专业发展需要幼儿园和教师的双重努力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