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2014-05-30曾春艳
曾春艳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很大程度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这并非教师们怠惰。我们也曾被“综合性学习”深深吸引,可随着学习和钻研的深入,兴奋渐渐被沉重代替。因为凭着学校的目前条件、学生的自身素质、农村的现实环境,要想开展好“综合性学习”,使之充分发挥有效性,其难度主要如下。
1.语文教育资源较紧张。因为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脑,平时父母、学校又不让他们进网吧,更不知上什么网站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图书有限,城里的书店、图书馆离家太远不方便。平时教师对各地特有的自然资源、风俗人情、传统文化、流行时尚等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开发与利用。
2.家长不支持。在农村,升学才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追求。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合作探究、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与家长的想法相抵触。另外,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他们觉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算尽到义务教育责任了,自然更谈不上参与子女的“综合性学习”了。
3.“综合性学习”设置的问题有些并不适合农村初中开展。如七年级下的“戏曲大舞台”。开展过程中,既找不到会唱戏曲的老师,也没有找到会唱戏曲的学生,最后只好用录音机放一些戏曲让他们来欣赏。没有戏曲基础的学生听起来淡如水,参与欲望不强烈。还有一些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学生很想去,可集体外出参观在农村也非易事。
4.活动的安全问题。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综合性学习”的场所更自由些。却更多地遭遇到“安全问题”的严峻考验。无论哪一种活动,指导和参与者,先要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一旦出了问题,就会一票否决。因此,少活动,只准在校内活动,甚至不活动已成为不少学校消极对待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和实施的策略。
因此,在农村初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确有困难。而且它的“难”还远远不止这些。当然.农村初中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农村特点因地制宜,不断地摸索、尝试。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有效对策,还是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1.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适当修改教材,收获显著。
在农村,孩子从小的表现机会比城里的孩子少,学校的条件相对较差,各种活动举行不多,学生锻炼机会少,实践机会也少,加上农村孩子大多数是讲方言。所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不高,主动参与精神和学习自主性也较差,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普遍较强。所以,我们在开展活动时确定了以下目标:结合学生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学生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描述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着重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开展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时,先是把内容改为“牛的世界”,因为我们广西这里几乎没有马,而牛却较多。然后提前两周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任务.并对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指导,主要指导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要求他们必须采访四到五个养牛户,了解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准备用绘画、照片等形式配合文字说明作采访汇报;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要求他們通过看书、阅报、上网、听农民介绍、实地考察、请教老师等途径获取关于牛的一些知识,然后自己动脑思考,根据家庭、社会的可能条件写一篇养牛建议书给采访对象。等到正式交流时,同学们发言踊跃。都争着把自己小组的材料汇报展示出来,最后我再适时地启发他们,对牛的精神进行思考和感悟,并布置一篇心得作文,结果收效显著。可喜的是经过两年左右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2.“综合性学习”内容个性化,既实际又有效。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应该有较大的伸缩性。要有相当的开放度和灵活度。所以我们在开展活动时既要有选择,又要有创造,切忌“一刀切”而走入“教条”的误区。近几年来.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同时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开展活动时,有意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了一些内容。比如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古诗苑漫步”。设计活动时,总觉得主题太大,学生恐难有收获,于是作了一些调整,将题目改为“诗与爱国”。要求是搜集与爱国有关的诗人和诗歌,举行一次班级爱国“经典诵读”活动。与学生做了说明后,大家的参与激情高涨。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3.“综合性学习”内容本地化,既有趣又有效。根据地区、学校、学生的需要,我们还特地结合本地的“乡土资源”、本地历史遗留下来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和本地的经济建设,并依据这“三结合”来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到民间采风去”,除了布置让到民间考察民风民情以外,还带学生到本镇的广西骆越民族文化展览厅参观,了解古老的骆越文化遗产,了解本地作为骆越古都的文化特点。这样做也达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预期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除了上述“牛的世界”、爱国“经典诵读”和参观广西骆越民族文化展览厅三个课例是对相应的活动内容作了调整外.我们还创造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在农忙时,开展“到农田里去”,教育他们热爱劳动并感知父母的辛苦,等等。我们认为要想达到新课标要求,农村初中的教师不妨就地取材,自行开发课程资源,然后再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同样也能取得较佳的效果。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有很多,只要我们去挖掘并使用,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就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效果会越来越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