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瓯、骆越的出现、分布、存在时间及其它

2016-07-27范宏贵

广西民族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分布

【摘 要】由于古籍无标点,各人对古籍的理解不同,因此对西瓯、骆越有不同的认识。瓯与骆是两个不同的共同体。西瓯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人间训》中,存在的年代是秦始皇三十年至汉元鼎六年,前后约106年;骆越之名始于公元前48年至东汉初年,存在约100年时间。西瓯的分布地区大致在今广东茂名—广西玉林—贵港市—南宁一线以北,北面达湘南、黔东南;骆越的分布地区大致在今广东茂名—广西玉林—贵港市—南宁以南,南面达越南中部清化一带。中外学者研究古代民族常会步入两个误区,应予避免。

【关键词】西瓯;骆越;出现;分布;存在时间;其他

【作 者】范宏贵,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454X(2016)03 - 0105 - 007

在20世纪初,对百越民族的研究已经开始,有建树的是罗香林(1906—1978年),著有《中夏系统中之百越》和《百越源流与文化》,以及徐松石(1900—1999年)的《粤江流域人民史》和《泰族僮族粤族考》。此外凌纯声(1902—1987年)、林惠祥(1901—1958年)、陈修和(1897—1998年)、江应樑(1909—1988年)对百越也有研究。1949年以后,尤其是1956年全国大规模开展民族调查研究,开展各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和编写少数民族简史,纷纷在各省区建立民族研究机构,特别要提到的是1980年6月在厦门大学成立了中国百越史研究会,此后隔年轮流在江南各省区举行百越史学术研讨会,至今还在继续着。中国百越史研究会在20世纪80年代火红了一阵,每届研讨会后,把与会的论文汇集成册出版,先后出版了五本有关百越史的书籍:《百越民族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百越民族史论丛》,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百越源流研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增刊)1986年10月;《百越史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百越民族史资料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百越史论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出版。已发表论文近两千篇。石钟健(1913—1991年)著《百越史研究》,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1983年印刷。此外,还有蒙文通(1894—1969年)著《越史丛考》,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陈国强(1931—2004年)等著的《百越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宋蜀华(1923—2004年)的专著《百越》,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1956年笔者开始涉猎壮族历史,越南历史,1963年在广西民族学院历史系开设壮族历史、越南历史两门课,自编讲义,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就碰到西瓯、骆越问题,壮族源于百越的西瓯、骆越,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也源自西瓯、骆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

一、古籍无标点,对西瓯、骆越的不同认识

中国古籍中的文字没有标点符号,我们要读懂古籍,就得断句,会断句。如何断句?由于各人对古籍的理解不同,断句也就不同,故而对西瓯、骆越有不同的认识。

先秦著作《逸周书·王会解》第59载,商汤时期“伊殷受命,于是为四方令曰:‘臣请正东,符娄、仇州……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正西……正北……”对“瓯邓”有两种解读,一是“瓯邓”连读,视为一个共同体,二是把“瓯邓”视为两个共同体,“瓯”后面逗号,才是“邓”。有学者认为“瓯”就是西瓯,有学者认为是瓯骆。这种解读很有弹性,不确定。

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颉刚先生标点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的《史记》卷113《南越列传》:“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竃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在各个不同学者标点的《史记》版本中,上述整段文字的断句只有“闽越、西瓯骆”这句有分歧,现在绝大多数的断句是“闽越、西瓯、骆。”

“西瓯骆”这三个字,可以有三种断句法,第一个是“西瓯骆”之间不断句,意思是一个共同体;第二种断句法是“西瓯”,断句,之后是“骆”,意思成为两个共同体,西瓯是一个群体,骆是另外一个群体;第三种断句法“西”断句,然后是“瓯骆”,第三种断句法,前后文就无法连贯,所以只能是第一和第二种,别无其他。又如夔越,有人说是一个共同体,有人说是两个,“夔”字后面逗号,然后是“越”,就成为两个共同体了。

上引《史记·南越列传》的那段文字之后还记载,汉朝朝廷派陆贾出使南越,赵佗对陆贾说:“蛮夷大长老夫臣佗……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后面这句如何断句?有人如此断句:“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如果对应上面说的“西瓯”,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与前一句连在一起阅读,这种断句就有问题。前面一句讲:“其东闽越,”译成白话文是“他的东面是闽越,”“其”指的是南越,也就是说:“南越的东面是闽越。”下一句与上一句是对应来说的,“其西瓯骆裸国”译成白话文是“南越的西面是瓯骆、裸国。”如果断句不使人误读,最好是这么断句:“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其他地方几乎没有提到“裸国”,“裸国”在何处?是什么样的国?不知道。有人把瓯骆与裸国连在一起读,不断句,成为一个共同体。

“瓯骆”连用的说法,除前文说的之外,该书同卷还说:“越桂林监居翁諭瓯骆属汉”。西汉人桓宽(生卒年不详)撰,讲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时期的书《盐铁论·地广篇》中也有“瓯骆”连读的名称。那瓯骆是一个共同体呢?还是两个共同体?如果“瓯”逗号,再读“骆”,成了两个共同体。如果中间没有逗号而是连读,就是一个共同体了。《史记》卷113《南越列传》载:“太史公曰:尉佗之王,本由任嚣。遭汉初定,列为诸侯。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汉兵临境,婴齐入朝。”“瓯”与“骆”只能是两个不同的共同体才能出现互相攻打,如“瓯骆”是一个共同体,如何会相攻呢?可见瓯与骆是两个不同的共同体,瓯骆是西瓯与骆越各取一个字构成,是简称。

大概三国以后,西瓯与骆越之名在历史文献中消失,只在学者的研究中出现。三国时期,中国的学者已开始研究西瓯与骆越。南北朝时宋人裴駰(生卒年不详)的《史记·集解》根据《汉书音义》认为:“西瓯骆即骆越也。”南朝梁时人顾野王(519—581年)的《舆地志》曰:“交趾,周时为骆越,秦时曰西瓯,纹身断发避龙,则西瓯骆在番禺之西。南越及瓯骆皆芊姓也。”东晋人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276—324)注《方言》说:西瓯是骆越的别种。唐代人颜师古(581—645年)注班固(32—92年)修的《前汉书》说:“西瓯即骆越也,言西者以别东瓯也。”他们都认为西瓯、骆越、西瓯骆是一个共同体。

但是南宋人罗泌(1131—1189年 )写的《路史》把西瓯与骆越分开,视为两个不同的共同体。

明代人欧大任(1516—1596年)在《百越先贤志》自序中道:“今自南越北届姑胥,尽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之境,故夫越也。东至无诸,都东治至漳泉(漳州,今福建省云霄县;泉州,今福建省福州市 ),故闽越也。东海王摇,都于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故瓯越也。译吁宋旧壤湘漓而南,故西越也。牂牁下邕(邕州,今广西南宁市)容(容州,今广西北流市)绥建,故骆越也。”

清人陈梦雷(1650—1741年)编辑的《古今图书集成·方舆彙编职方典》卷1441《南宁府部彚考》载:“南宁,有虞氏,虽曰荆域,其实尚在慌服。周为百粤地,显王时楚灭越,其族散处江海,各为君长,有瓯越,有骆越,而瓯越之人又分东西。是时,邕境滨于骆越,横(横州,今广西横县)境西分为瓯,其封域未详也。”

今人罗香林在《中夏系统中之百越》一书中,把西瓯与骆越视为两个不同的共同体。徐松石在《粤江流域人民史》和《泰族僮族粤族考》中把西瓯与骆越分开,看成是不同的氏族部落。直到现在,中国学者把西瓯与骆越看成是两个古代民族。

法国人鄂卢梭在《秦代初平南越考》一文中持顾野王的说法。法国人马司帛洛在《批评》中说,西瓯是指居住在西面的百越人,而骆越人是西瓯中的一支。

二、西瓯与骆越的出现、分布及存在时间

西瓯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2年)及其门客多人撰写的《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的《人间训》中, 秦始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于转饷。又以卒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掳,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这里要说明的是,秦军分兵五路挺进岭南,其他四路进军顺利,唯独进入越城岭的这一路,遇到以译吁宋为首领的西瓯人的顽强抵抗,使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这个地方是在中国广西北部资源县、兴安县一带,所说的凿渠就是开凿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境。监禄率众凿通灵渠,把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沟通,使秦军的粮道畅通。这项工程很不简单。灵渠凿通后,有助于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秦军还可以沿着桂江、西江流域进军。为了确保这条道路的畅通无阻,在灵渠附近建立了严关和秦城,今广西兴安县还保存有遗址。历史文献说得清清楚楚,秦军与西瓯人的战斗,不是在交趾,那时交趾尚未立郡,此役之后,即秦始皇平定岭南之后,才建立南海、桂林、交趾三郡。追溯的话是在桂林郡内。

班固(32—92年)撰《前汉书》卷95记载:“陆贾至,南粤王恐,乃顿首谢,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且南方卑湿,蛮夷中西有西瓯,其众半赢,南面称王。东有闽粤,其众数千人,亦称王。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亦称王。”

这段记述文字说明,以南粤王赵佗居住的番禹(今广州)为中心,“西有西瓯”,所指正是西江流域,与《淮南子》的记载相符。闽粤(今福建省)正处其东,长沙(今湖南省境)在其西北。文中所说西瓯“其众半赢”,并非说西瓯人孱弱,意思是体质较矮小。赵佗是河北真定人,是高大的北方蒙古人种,两者相对而言。《淮南子》中说的西呕,到了后来的《前汉书》卷95写为西瓯,此后多写为西瓯。

赵佗的南越国时期,西瓯人还很活跃,南越国之后,西瓯在历史书籍中消失。南越国建立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4年),灭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存在93年。

西瓯存在的年代是,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至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前后约106年。

骆越这个名称,前人认为,周朝(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时叫骆越,秦朝时叫西瓯的说法,根据从何而来?我们不知道。今天我们没有见到周朝时有记载骆越的文字。战国时人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著《吕氏春秋》第14卷《本味》篇载:“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文中明文写的是越骆,而不是骆越,两字前后颠倒。是否骆越的笔误,不得而知。

我们只能见到最早出现骆越的是《前汉书》卷64《贾捐之传》中:“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珠崖又反,发兵击之,诸县更叛,连年不定,……捐之对曰: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与禽兽无异,本不足郡县置也。”

《后汉书》卷18《臧宫传》载:建武“十一年(35年),将兵至中卢(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屯骆越。”这是汉武帝平南越之后,把骆越人屯驻于此,与岭南的骆越人并不连成一片。

《汉书》卷24《马援传》也提到骆越:“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援好马,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公元40年,交趾雒(与骆相通)将之女征側、征贰姐妹起兵反叛,马援率军镇压。马援是东汉名将,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49年。

范晔(398—445年)撰《后汉书》卷76《任延传》载:“九真(今越南清化一带)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妻之道。”任延大约生于公元4年,卒于公元68年。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看,骆越之名始于公元前48年,至东汉初年,也就是1世纪初叶,此后历史文献记载的骆越,是追溯、追记或研究性的文字,骆越之名存在约100年时间。

由此看来,西瓯比骆越出现早169年。西瓯比骆越消失早179年。

南宋人周去非(1135—1189年)《岭外代答》载:“钦(州)民有五种:一曰土人,自昔骆越种类也。居于村落,容貌鄙野,以唇舌杂为音声,殊不可暁,谓之蒌语。”这是追忆,并非宋时在钦州还有骆越人,所以文中说“自昔……”。

西瓯与骆越的分布畛域在何处?我们可以上述史籍的记载和古代学者的研究知道。

西瓯的分布地区:

《旧唐书》卷37《地理志》载:“义山(今广西贵港市西北),古西瓯所居。秦置桂林郡,汉为郁林郡,唐置党州。”“党州(今广西玉林市境内)下,古西瓯所居,秦置桂林郡,汉为郁林郡,唐置党州。”

北宋欧阳忞(生卒年不详)编撰,成书于1111—1117年的《舆地广记》卷37载:“茂名县(今广东省高州市境内),西瓯之地,后置茂名县,属高兴郡。”“下郁林州(今广西玉林市境内),古蛮夷之地,春秋战国为西瓯,秦立桂林郡,后为南越尉佗所并。”同书卷37又载:“下横州(今广西横县)春秋战国为骆越之地,秦属桂林郡,汉属郁林、合浦二郡。”同书卷38载:“安南大都护府,古骆越之地,秦属象郡,汉属南越。”同卷广南路化外州说:“平道县(在今越南北部),自未为郡县时,其地有雒田,随海潮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君长曰雒王,臣佐曰雒侯,设诸雒将。后蜀王子套雒王灭之,自称安阳王。”

北宋乐史(930—1007年)著《太平寰宇记》卷165载:“废党州,本宁仁郡(今广西玉林市境内),理善劳县(今玉林市境内),即古西瓯所居,秦置桂林郡,汉为郁林郡。”

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来说,西瓯人大致分布在广东茂名—广西玉林—贵港市—南宁以北,北面达湘南、黔东南。

今人余天炽等人著的《古南越国史》认为,西瓯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汉书·功臣表》,有云:‘下鄜侯左将黄同,以故瓯雒佐将斩西于王功侯,七百户。黄同斩西于王是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的时候,这说明在赵氏割据时还在叫西于王。这个西于王与秦时的西瓯君有无关系?据沈钦韩曰:‘淮南人间训有西瓯君,(汉书)闽越传斩西于王,即西瓯也……故西于应即西瓯,黄同所斩的西于王,应为秦时西瓯君的后裔。又查《汉书·地理志》交趾郡属有西于县,这说明西于活动的中心当在今越南北部地区。《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亦云:‘西于县,故城在今交州龙编县东。由此看来,秦军杀西瓯君的地方,应在今越南北部地区”。(余天炽等著《古南越国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8—49页)。

对余天炽之说质疑之处是,余氏在该书的9—10页明确写的是,秦军与西瓯人激战的地方,是在今桂北兴安县一带,但在第48—49页却说是在今越南北部,自相矛盾。秦军与西瓯人的战争发生在桂北是对的。

在此顺便说说,《前汉书》卷95《两粤传》载:“故瓯骆将左黄同斩西于王。”如何解读这句话呢?黄同是西瓯人?还是骆越人?《前汉书》是把瓯骆视为一个共同体了。

蒙文通先生在《骆越与西瓯》一文中说:“西瓯之地本不在交趾。”(见《越史丛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2页)

骆越的分布地区:

上引《前汉书》卷64《贾捐之传》说,海南岛有骆越。

上引《后汉书》卷76《任延传》说,骆越也分布到越南清化一带。

北宋人司马光(1019—1086年)修胡三省(1230—1302年)注释的《资治通鉴》卷28在讲到“骆越之人”句之后注中,“师古曰:‘余谓今安南之地,古之骆越也。珠崖,盖亦骆越地。宋白曰:‘高、贵二州,亦骆越地。高州即今广东省的阳江县境,贵州即今广西贵港市,非今日的贵州省,贵州省是明代始建立。

宋祁(998—1061年)等人修的《旧唐书》卷41载:“宣化(今广西南宁市境内),州(邕州)所治。汉领方县地,属郁林郡。秦为桂林郡地,驩水在县北,本牂牁河,俗呼郁状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太平寰宇记》卷166也有与此相同的记载。唐代时,骆越人早已消失,这里讲的应该是骆越人的后裔居住的地方,故称骆越水。

南北朝北魏(586—534年)晚期的郦道元(约470—527年)著的《水经注》卷37载:东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将军马援上言:从麊冷(今越南永安省境)出贲古(今云南省蒙自县境),击益州(今云南省昆明市),臣所将骆越万余人,便习战斗者二千兵以上,弦毒矢利以数发,矢注如雨。”

《水经注》卷37引《交州外域记》说:“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

在研究骆越问题时,这段文字经常被引用,《交州外域记》已经散佚,只是《水经注》引用了这段文字才保存下来。有学者考证,《交州外域记》是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孙皓(242—284年)时代的作品,距离骆越存在的时间已有200多年。这段文字也是追记,文中已说得很清楚,“昔未有郡县之时”,意思是以前还没有设立郡县的时候,也就是说,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前。可惜,保存至今的先秦著作,我们没有见到有关骆越的文字。

骆越人大致分布在广东茂名—广西玉林—贵港市—南宁以南,南面达越南中部清化一带。

人们共同体或曰民族的分布,不会像刀切的一样,一条线整整齐齐,而是犬牙交错,《史记》卷113《南越列传》就说:“越桂林监居翁,谕瓯骆属汉。”表明桂林郡既有西瓯,也有骆越。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卷38载:“怀泽(今广西贵港市),本西瓯、骆越之地。秦倂天下,置桂林郡,尉佗王越,改桂林为郁林。”

《旧唐书》卷41载:“郁平(今广西兴业县),汉广郁县地,属郁林郡,古西瓯、骆越所居。”

唐代人杜佑(735—814年)撰,大约成书于801年的《通典》卷184载:“贵州(今广西贵港市),古西瓯、骆越之地。秦属桂林郡。”

《太平寰宇记》卷166载:“郁林县(今广西贵港市),汉广郁地,属郁林郡,古西瓯、骆越所居。后汉谷永为郁林太守,降乌浒人十万,开置七县,此郁林县也,在郁江之西。”

在秦汉时期,在长江以南分布着百越民族的居民,所谓百越,不是有整整的一百个越人群体,而是比喻众多,中国古籍记载有名的仅十八个支系:西瓯、骆越、俚人、乌浒、苍梧、南越、闽越、扬(杨)越、夷越、于(於)越、干越、句吴、东瓯、山越、滇越、掸、山夷、越裳。

越与粤相通,如百越可以写为百粤,扬越也可以写为扬粤。

骆越的骆字有4种写法:骆、雒、貉(读he,同音字河,如一丘之貉),最常用的是骆,而雒、貉、(名鸟)(新华字典无此字)少用。《史记·天官书》载:“其西北则胡、貉、月氏诸衣旃裘引弓之民。”这是指的中国西北的民族,并非岭南的民族。

越南记载骆越最早的史书是无名氏撰写的《越史略》,又称《大越史略》,大约成书于越南陈朝(1225—1400年)年间,是在骆越出现和消失1000多年之后。该书卷1《国初沿革》记载:

“昔伏羲既建万国,以交趾远在百粤之表,莫能统属,遂界于西南隅,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越裳氏、武宁、军宁、嘉宁、宁海、陆海、汤泉、新昌、平文、文郎、九真、日南、怀驩、九德,皆禹贡之所不及。至周成王时,越裳氏始献白雉,春秋谓之厥地,载记谓之雕题。至周庄王时,嘉宁部有异人焉,能以幻术服诸部落,自称碓王,都于文郎,号文郎国。以淳质为俗,结绳为政。传十八世,皆称碓王。越王勾践尝遣使来谕,碓王拒之。周末,为蜀王子泮所逐而代之。泮筑城于越裳,号安阳王,竟不与周通。秦末,赵佗据郁林、南海、象郡,以称王,都番禺,请通好焉。后王遇皋鲁稍薄,皋鲁去之。王女媚珠 ,又与始私焉,始诱媚珠,求看神弩,因毁其机。驰使报武皇。武皇复兴兵攻之。军至,王又如初,弩折,众皆溃散。武皇遂破之。王衔生犀入水,水为之开,国遂属赵。”

让我们分析这段记载的地名,看看这段史料的价值。交趾也写作交阯,《尚书大传》《韩非子》中已出现。越裳氏,简称越裳,东汉人王充(27—约97年)的《论衡·恢国》已有越裳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写为越裳国,《越史略》用的是汉代的写法。武宁,三国时期吴国置,治所在今越南北宁省北宁市附近,隋朝时废。军宁,西晋时置军安县,唐代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军宁县,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安定之东马江南岸。嘉宁,三国时期吴国建衡三年(271年)置,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风州,唐末废。宁海,唐代至德二年(757年)以安海县改名宁海县,治所在今越南芒街之东南玉山,北宋初年废。陆海,据《汉书·地理志下》:“﹝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具体相当今天何处,不详。汤泉,唐代置汤泉州,治所在今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新昌,隋朝时置,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风州,唐代末年废。平文,地理位置不详。文郎,地理位置不详。九真,有郡名和县名之分,若是郡名,西汉时置,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之东山。日南,有郡名和县名之分,若是郡名,西汉时置,治所在今越南广治省甘露河与广治河合流处。怀驩,唐代天宝二年(743年)以威驩改名怀驩,治所在今越南义安省演州西面。九德,三国时吴国置,治所在今越南义安省荣市。

从以上15个部落,也就是15个地名看,除了交趾是先秦就有的以外,其他12个是汉代至唐代设置的,其中汉代4个,三国时期吴国3个,西晋1个,隋代1个,唐代3个,不详2个。相当中国元明时期写的《越史略》说先秦已有15个部落(地名),而部落名有14个是汉代以后至唐代出现的,可能是该书作者的追记,根据何资料追写,没有交代,要么是一种设想。《越史略》又说:“至周庄王时,嘉宁部有异人焉,”周庄王于公元前696—公元前682年在位,嘉宁是三国时期吴国设置的,在时间上相差近1000年。也就是说,周庄王与雄王是同时代的人。即公元前7世纪雄王已存在。《越史略》又说:“越王勾践尝遣使来谕,碓王拒之。”注意,这里写的是碓王,而不是雄王。那就是说,雄王与越王勾践是同时代的人,越王勾践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公元前465年,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人。《越史略》又说,周朝末年,雄王为蜀王子泮驱逐,取而代之。蜀王有12世,泮是第几世,不得而知。但蜀王子泮进入交趾是在公元前230年。蜀泮何年灭了雄王,史无记载,只能在公元前230年之后几十年。

当今越南学术界认为,雄王是骆越的首领,蜀王子泮是西瓯的首领。但在古代的历史文献中没有体现。雄王存在18世,越南著名史学家陈重金(1882——1953年)的《越南史略》(戴可来翻译的中文版改书名为《越南通史》)中认为:“从泾阳王到雄王18世,全部有20位皇帝, 从壬戌年(公元前2879年)至癸卯年(公元前258年),刚好2621年,满打满算,每位皇帝在位150年!即使是上古时代的人,难得有很多人如此长寿。如此看来,充分说明鸿庞时代的说法并非真实的。”(越南陈重金《越南史略》,河内新越出版社1949年版,越文第三版,第25页)直到今天,还没有听说有150岁的长寿老人,更不用说一大群啦。当今越南学术界认为,所谓18世,并非真正的18个整数,而是不确定的多的虚数。

当今越南学术界认为,雄王建立了文郎国,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查无文郎的地名,文郎地名的出现,最早是北宋人李昉等著的成书于983年的《太平御览》卷172引《方舆志》“峰州承化郡,古文郎国,有文郎水,亦陆梁地,秦属象郡,二汉属交趾郡。”文郎地名的出现,与所谓的雄王建国时间相差1000多年。

三、研究古代民族的误区

常见中外学者研究古代民族的毛病是用现代人的立场、理念、概念去理解古代的人、物、事,用现代人的理念、概念去套古人的事物,表面上看很合情合理,实际上往往违背了历史事实,有两种主要表现:

其一,把古代民族与现代民族机械地直接画等号,古代的甲民族,就是现代的甲民族,别无其他。这种人忽略了古人的民族观与现代人的民族观的差别。古代没有民族理论,更没有识别民族的理论和标准,一般是凭直观的感性认识来区别民族,古时也没有语言学理论,没有语言普查,没有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的区分,以语言是否相同来区别民族,也有以服饰是否相同来区别民族的,也有以风俗习惯的是否相同来区别民族,与现代人划分民族大相径庭。再则,民族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是在发展、在变化着的,不可能固定不变,中国古代民族演变到现在,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去哪里了呢?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中;二、古代民族与现代民族基本等同的;三、古代的一个民族演变为现代的几个民族;四、古代的几个民族演化为今天的一个民族;五、古代的一个民族演变成现代某个民族的一个支系。我们应研究古代民族的发展是何种模式。还有,族称也是在变化着的,与民族的演变关系密切,不可忽视。有人认为,骆越只能是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祖先,或壮族的祖先,缺乏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与历史事实相差太远。

其二,以现代人的观念、概念代替古人的观念、概念,如南越国,瓯骆国,那时的“国”是诸侯各国的国,天子自己拥有的土地太宽太大,自己管理不了,于是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去管理,他们就成为诸侯,所得到的土地就叫“国”。周朝时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传说号称有八百诸侯,实际上只有100多个诸侯,也就是诸侯国,影响大的有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等。到了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初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170多个,著名的有齐国、晋国、楚国、秦国、鲁国、宋国、卫国、燕国、陈国等10多个。经过春秋时期的不断兼并,至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初年,只有10多个诸侯国,著名的“战国七雄”即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这些诸侯各国分布在中原一带。实际上,诸侯国拥有的土地,用现在的眼光看,只是弹丸之地。与现代国家的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含义,有人把古代的国与现代的国等同,混淆概念,这应该是研究历史的常识,不应该犯的错误。有人认为,雄王建立了文郎国,根据神话说有国界,据中国和越南的史籍记载,中国与越南第一次划界是公元1078—1084年,之前只有模糊的郡界而已。

语言也是在发展、变化的,有人就喜欢用今天的某种语言去套古代的某种语言,论证前后两者的渊源关系,殊不知今音与古音是有差别的,要有音韵学的知识,或查古音字典,这样的立论才可靠、有价值,否则就是欺人之谈。

Abstract:Thanks to the individual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books,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points towards the Xi Ou and the LuoYue ethnic groups among the academics. Ouand Yueare two different communities. The name of Xi Ou first appeared in the section Revelation Stories of Saints (‘RenJianXun of ‘Huai Nan Chi, a book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time of existence of Xi Oulasted for about 160 years, namely from the 30th year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to the 6th year of the Yuan Ding Empero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name of LuoYuefirst appeared in 48 years BC. It lasted to early year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roughly 100 years. The distribution territory of the Xi Ouethnic group cover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line from nowadays Maoming of Guangdong to Yuling, Guigang City and Nanning City of Guangxi. It reaches southern Hunan and southeast Guizhou to the north. The distribution territory of the LuoYueethnic group covers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line from nowadays Maoming of Guangdong to Yuling, Guigang City and Nanning City of Guangxi.It reaches the area of Qinghua in the middle of Vietnam t the south. Scholars studying ancient ethnic groups from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usually step into two misunderstandings which ought to be avoided.

Key Words:the XiOu group; the LuoYue group; emergence; distribution; time of existence; others

﹝责任编辑:黄润柏﹞

猜你喜欢

分布
英汉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分布特征对比研究
Excel在《生物统计学》分布中的应用与探讨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分布与挑战应对
沈阳市大田作物土壤速效磷丰缺分布及磷肥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