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4-05-30刘燕
刘燕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的重要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必然会全心全意地学习并探究。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是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堂导入 教学技巧 教学情境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一直探索的研究课题。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良好的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艺术的运用。
(一)复习导入法
在新课讲解前,教师可以先来复习上节的教学内容,用此来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将已学的知识与即将要讲解的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通过提问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而自然导入到新课的讲解上。
(二)悬念导入法
设疑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启发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体系融合到已有的体系中,通过学习来进行消化;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热点导入法
教师可以利用近期所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来导入内容。地理教材安排是固定的,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方法要求教师灵活联系生活,恰当应用热点导入教学内容。
二、营造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一)发挥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地图册创设情境
地图可以快捷地传递地理信息,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工具。地图册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利用地图册来营造教学情境,不仅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少,生活区域狭少,所见过的情境素材有限,客观上要求教师利用媒体技术,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展示地理风貌、人文风光,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使他们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时,因学生在平原地区生活,没有见过湿地环境。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湿地内容,教师可以从网上查询一些江河湖泊图片或关于湿地风光的宣传片,让学生观看,使学生从感官与视感上感受湿地的风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湿地知识的渴望。
三、精選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教师要精心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在课堂教学时,善于使用教学挂图
把教学挂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结合挂图理解教材内容,边看教材边对照挂图进行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教学挂图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记忆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二)要善于画草图变相出题型,使学生将知识学活
教师只要将有关的地理事物和名称表现出来就可以。例如,画中国地图时,要画出能体现地图特点的关键事物,如辽东半岛、长江入海口等部位。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理解地理知识点。
(三)阅读课外读物,增长自己的地理知识
在地理材料中有许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理念,密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使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讲“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的“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时可以举例: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去美洲,逆北大西洋暖流而行,用了37天;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而行,只用了20天。
四、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利用好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补充教学。合理地利用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参观实习,例如,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后可以让他们写出与实践相关的小论文;开展地理摄影、天文观察等活动。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举办地理知识讲座,通过知识讲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制作地理知识专栏,通过专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延伸,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尚福.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3.
[2]张仁菊.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J].读与写,2007.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