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诗词中的体育活动意向

2014-05-30韩彩灵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唐朝古代文学

韩彩灵

摘要:李白不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又是剑术、旅游、登山、狩猎等活动的爱好者。本文主要基于李白的诗词佳作,阐述李白作品中的体育文化内涵。

关键词:唐朝 李白诗词 古代文学

引言

李白少年时就学习剑术,自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少年学剑术,凌栋白猿公(《李太白全集卷四》),“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卷十九》),“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卷十五》),诗人少年时代是一位骑骏马,佩宝剑,英勇威武的侠客。诗人崔宗之就称赞李白精湛的剑术“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少年时代的李白,就有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卷九》),“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卷十七》),“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卷九》),“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以上诗篇抒发了诗人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李白于742年被召入长安,目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唐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入京三年得不到重用,于是写了“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泅涟”(《玉壶吟》),诗人舞剑寄托他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755年安禄山叛乱,诗人义愤填膺,六十一岁高龄“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萬出征东南”时,还“拂剑照严霜”请缨杀敌,这是诗人“济苍生”、“安社樱”、“扫胡尘”,报国雄心未灭的表现。

一、李白诗文中的舞剑解析

李白在《上安周裴长史书》中写道“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一年李白正值25岁。在此后的30多年中,李白腰间始终佩挂“延陵剑”,而且在李白的很多作品中均提及舞剑的场景及姿势,这些细节充分反映了李白对舞剑的热爱。

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酬崔五郎中》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洒涟。——《玉壶吟》

上述各诗句之中,诗人对舞剑这一体育活动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观察,并将其加以记录“起舞拂长剑”“拂剑舞秋月”,可以看出诗人在舞剑时的轻柔、身姿曼妙、潇洒轻快、行动自如,其整个身体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与舒展,体育于人的重要价值也尽情彰显。

李白还喜欢打猎。《观猎》篇说:“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卷二十》),这是太白和杜甫、高适等诗人在孟诸打猎丰收的记实。“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莺”(《卷十二》),说明诗人还掌握了高超的射箭技术。“垂钓枪波间”(《卷二》),“磨尽石岭墨,寻阳钓赤鱼”(《钓台》),太白常在安徽黔县寻阳台垂钓。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邀遮相驰逐,遂出城东田。(《秋猎孟诸夜归》)。

以上诗句可以看出,李白在“田猎”的过程中,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还娱乐了身心。诗人的意气风发、豪情壮志等游离于字里行间,一气呵成,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二、李白的游侠情结

李白一生漫游,饱览了神州大地的优美风光,744年后,又和杜甫结伴,游历名山古迹,自述“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卷十四》)。范传正写《李公新墓碑》也说:“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境,终年不移。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

李白与千古文人相似,都有一个自己的“侠客梦”。“侠客”与“诗人”,分别为“一武一文”,二者看起来具有非常人的差异性,侠客主要是以“武”犯禁,而文人骚客却是“学而优则仕”。因此“侠客”不过是文人们的一个梦想罢了。但是从文人们的内心世界来看,他们对游侠的生活憧憬,特别是伴随着唐朝高度发展的经济“侠客文化”也因此而显得“韬光养晦”。因此,自唐代“侠客文学”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渐走向成熟,对后世产生了颇大的影响,从而造就了一个十分灿烂的“侠客时代”。如果李白思想中的“儒释道”等因素使其“遵循社会发展的方圆”,那么“侠客思想”则具有与之相反的作用力,使其具有亦正亦邪的一面。侠客们的价值内核主要是以个体的力量,经过对抗体制,来不断地迫使统治阶级向其妥协,而“以少胜多”式地取得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胜利,或者这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相类似,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体制,虽然这是精神上的或者个体方而的所谓的“胜利”,但是其可以给人以一定的激励性的作用,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以希望和光明。

金刃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外。——《少年子》

李白的这首诗充分地反映了其在少年时宽广的胸襟,以及其“以武济世”的伟人胸怀,正是有了这样的胸怀,才使得李白怀揣着“游侠”之梦,怀揣着报国之梦,体现了李白诗句中的深层内涵。

前面所述李白的诗句,不仅是李白切身的感受,而且还是诗人真情实感的一种表达。我国古代文人始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作为根本。在唐天宝年间,李白在翰林供奉期间,曾经怀揣着“倡议猛吹国土恩,壮士剖心酬知己”的情怀,写下了无数篇瑰丽的诗句。

榆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握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救赐珊瑚白玉鞭。——《白玉壶吟》

他曾经渴望实现经世济生的伟人梦想,但是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这些心地单纯的文人在封建社会往往走不通荆棘坎坷的从政道路,于是,也屡屡在诗文中释放这种怀才不遇的压抑。

结语

综上所述,李白的很多作品中体现了其“以武济世”的宽广胸襟,其字里行间,不仅能够看出李白的豪迈情怀与浪漫情调,而且还能够看出李白崇尚舞剑活动的嗜好,他完全寓乐于山水之中,并在其中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可以说,是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李白诗歌文化的不断发展。语

参考文献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Z].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蔡义江.李白四绝句探胜[J].语文建设,2010(12).

`

猜你喜欢

唐朝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唐与拂菻并未直接交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文化方面唐诗中体现的民族融合
唐朝三省制浅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