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的文化解析

2014-05-30张冬梅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民间文化

张冬梅

摘要:莫言在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中,成功地描绘了民间文化的神奇魅力。莫言从民间出发、从个性出发的创作立场,使他从刻板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成规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色彩纷呈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莫言小说 民间文化 人与自然

引言

莫言在1998年发表了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对于此篇的评论已很多,但从民间文化的角度进行解析还较少。这篇小说围绕着一位民间奇人的经历,描绘了一幅幅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活动场景。小说揭示了这样的主题:在物质匮乏的岁月,在大自然中奔跑会给人心灵的慰藉,而人类也因对于自然的热爱,彰显了生命的活力,弘扬了生命的韧性。

一、快乐的人与自然互动与现实艰难的生存环境

小说篇首一句是:“此文为纪念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而作”。这个天才就是主人公朱总人,一名乡村小学代课教师。他只因为走路先迈右腿,就在那个黑白不分的年代被荒谬地错划为右派。他驼背很厉害,甚至在他的学生看来,一个人变成这样的罗锅还不如死了好。然而他自己却格外自信地认为:“人与野兽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是惟一的有意识地通过运动延长生命的动物。”那个时期,那类群像通常被简化为苦难与黑暗。而这篇小说却抛弃了题材中预设的历史理性,以经验的、感觉的、身体的方式来重述历史,消除了意识形态的抽象色彩,在苦难与黑暗之外,发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快乐而旺盛的民间体育世界。

主人公朱总人是一个极具运动天赋的奇人。他头功了得,能撞破庙里的大钟;肺活量惊人,在水里闭气一个小时也没事;还用不正规的打法,打败了县乒乓球冠军;跳高则用当时罕见的背越式,越过了一米五的高度;在有省体工队专业选手参加的长跑比赛中,最后拿了第一。他还因为高尚的人格而受人尊敬,嫉恶如仇,充满正义感,出手惩治地方混混;身怀绝技,却谦虚谨慎,总是不爱显山露水。正是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普通中国人的美德。其人物特征都是通过个人能力来表现的。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他获得了人们的尊敬,赢得了个人的尊严,这就更突出了人的生命强力。

小说在渲染这种生存环境的苦难压抑的同时,也着力建构了一个洋溢着欢快、愉悦气氛的人与自然的互动世界。在这里,人类在大自然中游戏的快乐、劳动的欢愉是融合在一起的。对大羊栏村的村民和胶河农场的右派来说,在自然中奔跑是他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是辛苦的劳作,还是闲暇时的休闲娱乐,随时随地都可能展现出跑步的速度美和力量美。比如文中曾是标枪运动员的马虎和短跑运动员张电、长跑运动员李铁一起抓野兔的事,就是将运动技能融入到了日常劳动当中,既完成了劳动任务,又表现出了三个人高超的技术、飞一般的速度和超强的耐力。虽然,他们不能上赛场只能抓野兔的现实不免有些悲哀,但在这里,在大自然的怀抱就是被压抑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有效方式的放松和娱乐。他们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恰与生存环境的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少了名次的竞争和胜负的计较,多了自然快乐和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人类的自然属性。

二、莫言小说反映民间文化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有学者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间文化因素进行了阐释,认为这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但主要是指来自中国民间社会主体农民所固有的文化传统。而莫言就是擅于开发民间文化资源的高手,其民间叙事的最大特点总是在这里,他的小说叙事不含有知识分子装腔作态的斯文风格,总是把叙述的元点置放在民间最本质的物质层面和生命形态上启动发轫。在这篇小说中,主要情节就是围绕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间文化展开的。除了朱总人的种种传奇故事,体工队下来的右派们用标枪捉兔子,用跑步的强项捉贼,都以非正规的方式融入了民间生活,别具韵味和魅力。

莫言小说的民间叙事富有较强的情感化、体验化的色彩,也携带着较浓的自由性、活泼性的特点,它自由地转换叙事视角,生动地展示出了体育运动的游戏性、趣味性及其活力、张力。在文中,莫言以三十年前的“我”来充当现在的叙事者。此外,小说还有一个隐含作者,那就是成年的“我”,作为回忆者的“我”,有时候这个成年的“我”便会跳出来进行一番客观的评述。主人公朱总人之奇最主要地体现在他充分展示了民间文化色彩和民间生命意识:民间生命意识具有独立、自由、不受外在规范束缚的个性精神,往往能够展现出穷苦人民在承受和抵抗苦难命运时所表现出的正义、勇敢、乐观和富有仁爱的同情心,普通人在追求自由、争取自由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开朗、健康、热烈的生命力冲动,这是一种从苦难的生存状态中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

西方汉学界著名学者史华兹认为:尽管中国的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可能都有共同的新石器时代的起源,但后来与民间文化发生了决定性的分离。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并非同一种文化的两种版本,它们也不必然地呈现出平行并列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两个既相互影响但又相对分离的领域之间动态张力的互动关系。民间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价值体系和生活准则,与精英文化的普遍规范具有一定程度的疏离。

轻松幽默的叙述语言也更充分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快乐和活力。小说经常用一些非常规的语言和词汇来描写民间文化活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意地融合不同风格、不同文体、不同色彩的语言,将方言、民间歌谣、俗语、歇后语、政治术语等融合在一起,取得了一種戏谑化的喜剧效果。其幽默的语言不仅以迥异的方式展现了人的生命活力,表现了人的强大精神,而且写出了在自然中的快乐、生机与活力。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右派题材很多,但往往具有某种泛滥的悲剧感,把右派生活描写得暗无天日。但在作家莫言的笔下,右派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保持了个体的尊严。这些右派,看样子是欢天喜地的,每天融入了大众的生活之中。正是从民间的视角来重新描写右派,作者莫言真实地再现了朴实的乡村人民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尊重,也还原了历史的复杂性。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交流,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结语

20世纪以来,我国许多作家都提倡在思想界进行启蒙运动。而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生命越发珍视。莫言在这篇小说中成功地描绘了民间神奇的文化魅力,鲜明地表达了自然对塑造健康人性的重要性,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通过主人公——一位民间的奇人,生动地描绘了乡村民间文化场景,揭示了在物质贫乏年代人们的生命强力,追寻了中国刚健有为的思想文化传统。作品喜剧化的表达方式,使民间文化展示了神奇的魅力,是人们对抗苦难的生命之歌。语

参考文献

[1]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

[2]贺仲明.莫言的乡村立场和文学意义[J].语文建设,2012(23).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民间文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关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的法治规范与发展思路探析——以河北为例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事业发展和产业价值
民间文化元素在现代舞台美术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青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