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的策略
2014-05-30邱宇宁
邱宇宁
摘 要: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使科学探究活动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问题情境
科学教师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联系社会生活,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可直接将情境生活化,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
在学习“观察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一课时,教师利用投影器进行实物投影,学生被那活灵活现的动物所吸引,看得专注而入迷。教学时,学生熟悉的动物由他们自己回答,不熟悉的由教师讲解并分类归纳。一堂课下来,学生如同游了一次动物园,真正做到别开生面、寓教于乐,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设疑,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必然会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在独立思考之上产生思维碰撞,使得思维在更加复杂的情境中得到细腻的省察、从容的舒展和脚踏实地的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教师设置的疑点,不断思索下去。笔者在讲“观察地形图,地形地球仪”一课时,给学生提了一些问题:(1)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另一面的人是不是头朝下,会不会掉到地球外面去?(2)我们为什么上坡会感到吃力?(3)地球上的飞行物能否飞到天外去?学生随着这一连串的问题,紧张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在课堂小结时,笔者对学生说:“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才会有所发现,大科学家牛顿正是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后才引发了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类能摆脱地球引力飞到天外去。”学生听后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开始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降落伞的探究”一课时,学生带来很多降落伞,教师让学生尽情地玩降落伞,并要求学生一边玩一边观察,注意发现问题。学生站在椅子上尽情地玩起降落伞。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发现吗?”学生积极回应:
生1:有重物的伞降落速度比较慢。
生2:绳子短的降落伞降落速度比较快。
生3:有风时降落速度比较快。
生4:伞面大降落速度比较慢。
教师:你们有什么想要提出的问题吗?
生1:降落伞降落的快慢和重物有什么有关?
生2:用什么做伞面降落的速度会慢些?(师:你想知道的是选择什么材料做伞面的问题。)
生3:降落伞降落的快慢和绳子长短有什么有关?
生4:想知道降落伞有什么作用?
生5:想知道降落伞是谁发明的?
生6:如果伞面上打个洞降落的速度会慢些还是会快些?
生7:想知道降落伞为什么会飞起来?
教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科学问题,我想你们主要是想知道,降落伞降落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吧。
三、通过科学模拟,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科学与科学家研究科学是有区别的。学习科学主要是通过学习前人发现的科学知识来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学习科学可以采用科学模拟研究的方法。利用模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以研究者的角色进入学习,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逐步了解科学学习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在讲“探究日食、月食的成因”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個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他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种轻松有趣的事,从而对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上的科学模拟研究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探究式问题情境。应当指出,学生的模拟研究并不等同于严格意义的科学研究。两者虽有相似的地方,但学生的研究活动更多地体现为探究的兴趣与过程,保持和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总之,好的情境创设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很多情况下,情境的引入产生了一个问题,而在探究完这个问题以后,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这样可以一环套着一环,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成了第二个问题产生的情境。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串在了一起,使得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都能兴趣盎然、动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