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
2014-05-30端小霞
端小霞
摘要:多媒体技术引入生物教学,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人经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总结出自己的实践经验。本文就生物学科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多媒体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生物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93-2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生命活动规律等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1.加强课件与课堂的联系
生物学多媒体课件,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有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所以,什么时候使用、怎么使用,都要符合课程的总体设计,不能顾了演示课件,忘了讲授课件包含的教学目标;顾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忘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所有的内容都用媒体的形式,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的。
2.突出多媒体所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传递快捷、准确的特点,进入生物学教学后,大大简化了课堂教学的程序,增大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必定以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所以,强化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是实现最佳效果的关键。因此既要通过制作过程中对文本、图片、动态信息的编辑来突出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还要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注意用鼠标移动引导学生观察知识点间的联系,也可以在不同课件之间进行转换,进行比较归纳。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合度。
3.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加强人机对话,要合理置疑,为学生留下思考空间。教师在使用课件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检索功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随时暂停、重播或跳转,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避免由课件带来的生硬感。同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看课件信息,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强化薄弱环节和进行基本训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初中生物学中的《血液循环》一课,这是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血液循环》的教学目标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我们选择的逻辑思路是:(1)首先让学生用手摸到自己心脏的跳动,然后对照心脏模型,讲述其结构。(2)自己制作复合胶片,依次展示:①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及瓣膜);②与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③体循环、肺循环路线;④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且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这样将复杂的血液循环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3)观看血液循环动画,全面认识,加深理解。曾经看过一个名校的老师上公开课,多媒体演示得很好,但教师只顾自己演示,不顾学生的反馈,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教学效果不太好。我想,多媒体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地位,而不是弱化。
4.根据不同课型选择多媒体
(1)新授课:在生物教学中,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传统媒体(标本、模型和挂图等)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媒介。电教媒体(投影、幻灯、录相、计算机等)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像逼真,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内容特点,合理选用,互相配合。
(2)实验课: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如:用多媒体视频示范基本操作要领,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用投影分析实验原理等,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
(3)复习课:复习课的内容较多,可用投影浓缩单元教学内容,构建出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并突出重点、难点。着重在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把知识点串起来,多媒体课件起到一个线和针的作用,这样做,学生更易理解和吸收。教师可以把复习的知识打印出来,作为课后的识记和作业内容,这样就很轻松地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