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引流,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2014-05-30朱凤仙
朱凤仙
摘要:笔者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源引流,让作文教学真正“活”起来的有效做法,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找“米”,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甚至大胆尝试让学生互评互改,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和能动性。
关键词:现状;开源引流;唤醒体验;创造性阅读;互评互改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47-1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我们应该写怎样的作文?这是在寻求作文教学改革出路之前教师首先要考虑而且必须明确的问题。因为虚情假意地说一些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的做法,不管是从作文还是从做人的角度说,都是为我们所坚决摒弃的。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写实事,善于抒真情、发实感,这样的作文就具备了可能成为一篇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只有树立了这样正确的作文观,我们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才会有意义。
我认为,生活中也不缺少真,而是缺少感受真的心灵。当学生觉得生活太枯燥、作文没素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唤醒学生的体验,告诉他们其实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演绎好自己的角色,就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做一个好孩子,在家庭中,帮助家长做好诸如洗衣、做饭、拖地、买菜之类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做一个好学生,在学校里,勤勉奋进、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做一个好公民,在社区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当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投入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敏感地留意身边发生的一切的时候,我们必定也能收获一份最真切的体验。这样,不管是“成长”“励志”的话题,还是“亲情”“友谊”的话题,抑或是“自然”“社会”的话题,不都有材料可写吗?生活,永远能为写作提供最真实的源泉活水。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部无字的书,那么阅读经典作品的意义就决不止于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也不止于教会我们许多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吟诵经典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积淀思想,在体味经典的过程中升华灵魂。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课程,阅读的作用尤为显要。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保证写出有思想光芒的好文章的根本所在。我们无需认识屈原,而屈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词早已融入了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魂魄之中;我们也不必认识老聃,而老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格言也已成为炎黄子孙崇高的道德标准……从《诗经》到《离骚》,从诸子散文到唐宋诗词,从明清小说到近现代所有的经典作品,当然还包括世界文学宝库中那不计其数的名家巨著,当我们怀着敬意走向经典,走近大师的时候,我们收获的又岂止是写作的素材呢?爱默生说:“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脚;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把训练的触角延伸至日常的阅读教学,注意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激活自己的写作灵感,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学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学生无不为那最质朴的文字所表达出的最真挚的父子之情所深深感动。我想,他们的情感之所以能与作家发生共鸣,是因为作品唤醒了他们曾经的体验,激发了他们此刻的灵感。所谓“情动而辞发”,这是完成一篇亲情作文的绝佳时机。阅读,同样能为写作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活水。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了只要组织得法、引导到位,学生的互评互改活动同样能成为写作的源泉活水。在作文修改方面,起先是我自己一篇一篇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改;在基本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际水平后,我尝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评互改。通常是四、五个学生为一组,分组时必须确保每组有一名在写作方面有点心得的学生,让他(她)担任组长,以组长为核心力量随机批改班里(有时可能是我所教的另外一个班)其他同学的作文,且要像老师批作文那样逐字逐句地看、认认真真地改,还要写好评语打好分数签好批改者的姓名。当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学生讲清楚老师一般是从哪些方面评价一篇习作的优劣得失并让他们互评互改同学作文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惊喜地发现,对于他们各自所批改的同学作文,他们不仅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有的观点甚至还是我此前没有想到的。在这样的作文互评互改活动中,我除了要认真倾听各小组的意见并及时加以点拨指正外,还必须反复提醒他们在拟写评语时务必注意措辞,优点不能一笔勾销,缺点也不可视而不见,要以欣赏的口吻说优点,要以建议的方式评缺点,写评语和写作文一样也需要有感情色彩也需要投入真诚的心,这样对方才能欣然接受并乐于改进,这样才能实现我们互评互改的目的。评完之后,写作者和批改者可面对面地交换各自的意见,如不能达成统一可找老师仲裁,如意见一致就着手修改,直至满意。这些年,我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教学生写作文、改作文、评作文,不仅把自己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解决了以往我很难保证对每篇作文都详批、对每个学生都面讲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能动性,让他们站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直接参与一篇作文从写作到批该直至修改完善的全过程,并且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感同身受地去体会优秀的作文为什么优秀,失误的作文又是怎么失误的,进而思考自己今后写作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又该怎样去扬长避短的问题。叶圣陶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成功。”我不敢说我已成功,但我确实在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