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管理中提升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4-05-30李宁贵
李宁贵
摘要: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教学能够切实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如何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提升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师的角度着手,以一定的激励制度为保障,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从学校全面管理的角度而言,则需彻底消除薄弱点,全面提高学校管理实效。
关键词:教育管理;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4-2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对教育的期盼,是社会竞争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学校的生存线、发展线、教师的幸福线。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就是要学校和师生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学研究中起步较早,而且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多样的一个研究领域。到了70年代后期,有效教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即由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美国学者伯利纳(Berliner)和蒂奇诺夫(Tichenoff)于1976年主持进行的一个较大规模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探讨有效教学所引起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进而揭示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相关性。通过研究,研究者发现,教学的意图(目标)与学生的成就是判定教学有效性的两个根本因素。
其实,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很多,从教学内容来看,有学科的差异性、知识的难易程度、知识的结构以及逻辑性等;从教师来看,有教师的专业功底、教具等硬件设备、工作态度、性格、教学的设计与授课方法、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情况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等;从学校管理来看,有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政策导向、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的人文关怀等;从实施途径和主阵地来看:这些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从学生角度看:如学生年龄、身心发展情况、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等对教学也有影响。所以“有效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它牵涉到师、生、学校以及其他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关键要抓住三点,才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教学离不开学生。教学是否有效,判断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情况,单位时间内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越高,教学的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教师怎么样才能够有效、高效地进行教学呢?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能够持续不竭的动力,它比家长督促,老师监督效果要好得多,效率要高得多。
如何培养兴趣?概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我们的做法是:1.重视集体备课。把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进行精细研读,努力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枯燥知识问题化、形象化,做到通俗易懂。特别是学法指导,要求老师换位思考:学生怎么去学才最容易?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体现学习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2.重视课堂反馈。每堂课都需要教师安排课堂反馈,把本节课的最重要的知识当堂过关,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反馈,做到堂堂清。3.每周进行“周周乐”,即从每周老师教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中选择部分内容,让学生练习巩固。由于题目简单,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得到激发,这种小步走、低起点、快节奏的教学策略,让更多同学体验了学习的成功。每周老师对“周周乐”进行简单的点评,表扬优秀的和进步较快的同学,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大增,学生的双基得到巩固,教学效果则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以激励措施为导向,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了,就抓住了教师工作的兴奋点,教师的聪明才智就能够充分涌流,“有效教学”就有了实现的可能。在如今社会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的背景下,用经济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制约,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越来越小,已经不能够成为有效的、唯一手段了。怎么办?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的霍桑实验理论告诉我们:在工业化的后期,调动员工积极性,经济和思想教育并不是唯一手段,还有更能够影响积极性的因素,这就是员工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与其他同事的关系还有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等。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感情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组织的活动。受梅奥教授的理论启发,在对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除了经济杠杆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和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施展才能的机会,给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以鼓励和褒扬,使混日子的人无生存空间。
学校采取的激励方法有:一是用岗位激励。校长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提拔思维层次高、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好、有大局观念的优秀教师进入学校各级领导层,给信任,给机会,给平台。对普通教师,学校制定了《教师岗位聘用方案》,在学校总体指导下,部门和年级组成立聘任工作小组,教师和聘任小组进行双向选择,优先聘任工作绩效好、责任心强、愿意满工作量的老师,改变以往学校统一安排的“要我工作”为双向选择的“我要工作”,促使教师转变工作观念,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二是给予精神激励。对有积极影响的人和事要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表扬,评优、评先中要向绩效好、敢担当的老师倾斜,外出学习和培训也要做到骨干教师优先等。三是给予物质奖励。在绩效工资时代,可以在月考核奖和学期考核中对绩效好的教师倾斜,甚至可以设立专门的奖项,对工作业绩好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也可以与教师的晋级、晋职挂钩。这些都能够体现管理者的思路和导向。
合理而科学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学校通过教代会制定了《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教师晋级晋职考核办法》等。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学事故处理意见》等规章制度,对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和进行处罚,做到奖罚分明,充分体现和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导向。通过学校的政策引领、人文关怀,校园里形成了教师团结、进取、互助、奉献的人文氛围。在校园里,教师能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大家视荣誉如生命,把集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教师工作没有拈轻怕重,教师在工作中不只是看报酬。在学校,教师工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互助自觉、主动。学生有困难或问题,无论是否教他的老师还是员工都会主动给以帮助和教育,在课余时间,无偿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学校,教师学科内的集体备课,学科间的学情交流基本做到无障碍,能够做到资源共享,毫无保留。大家坦诚相待,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
三、查找管理的薄弱点,提升学校管理的效能
高效的学校管理不仅能够真实地展示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且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十分有利。现在的学校校长一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有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但是各校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办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管理方面的差异是不可小觑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能够存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学校管理工作的亮点就是长板,而薄弱点就是短板,长板我们要保护好,短板则是我们更应该多关注的,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教育管理中不缺理念,不缺思想,缺的是管理,是管理效能的低下,一般的说,办学质量差与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点多(效能低下)是分不开的。管理机构不健全、领导的决策水平和决策管理不科学,制度政策不健全或缺失,政策有时落实不到位,甚至不落实,或者没有有效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事情和现象不能够及时处罚,或处罚不力等等,这些都会导致管理的效能低下,这些就是管理的薄弱点。所以,我们要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除了坚持原来管理的亮点、成功点外,就是要查找和重点抓住学校管理的薄弱点,消除了薄弱点,我们的管理就完善了,有效教学就有了可能。
如何查找管理的薄弱点呢?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走群众路线。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多倾听老师们的呼声,老师们来自教学一线,最了解教情、学情和学校的情况,他们的意见、建议,乃至一些对学校管理的怨气,对我们的管理都是有用的。我们认真听取,虚心接受,通过分析就容易发现我们管理的问题点和薄弱点。
解决管理薄弱提升学校管理的效能的办法同样需要走群众路线。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智慧存在于民间,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把教师的智慧,特别是中层骨干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其次,加强和完善管理中的监督体系,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实现管理的高校能。第三,校长要能够正视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敢于而且善于碰硬,查找问题的根子,创新管理思路,做好制度和措施的顶层设计,并通过教代会等民主的方式把校长的思想上升到学校的意志,成为大家理解和认可的制度。此外,学习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邀请专家进行诊断,调研,制定整改方案也是很好的方法。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角度,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师的角度,以一定的激励制度为保障,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从学校全面管理的角度而言,则需彻底消除薄弱点,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三者有机联系相互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质量的根本;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是提高质量的关键;而消除管理中的薄弱点,全面提高学校管理实效是提高质量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2]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9).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
[4]邱霈恩.领导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3).
[5]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
[6]马兆兴.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