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几点看法
2014-05-30周伟音
周伟音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我国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经很难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观念落后、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等弊端不断影响这教育成果的提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从完善理论体系、创新多种教育方法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三方面提出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134 — 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的接轨不断深入,东西方思想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的形成。现行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育成果很难显现,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时代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刻不容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形式都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的自强、民主、法制意识都不断提高。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飞速传播。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都涌入我国,如何正确去糟取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人的思想观念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培养出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等等,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做出成果,就需要了解、认识、分析不同社会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因素。人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关乎到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要根据人的需求、想法,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自然属性,人不单纯依靠思想意识,而是靠劳动改造自然。所以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社会现状、社会结构、人的需求、人的权利等等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社会现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迫在眉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不断进步,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教育需要。在这个信息全球化高速传播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每分每秒都接受着不同信息的冲击,在了解和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也影响这大学生本身的思想观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中心是学生,为保证大学生在不同信息冲击下能保证健康的心理状态,就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创新过程中力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提高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标准、品行气质等等。只有用全新的富有时代特点的高校思想教育体系运用到教学中,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品德素质、信仰理念等等。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是國家发展的基石,那么高校就是培育基石的矿山。高校作为培育国家发展接班人的地方,德治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建设先锋人,只有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高了,才能带动这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的提升。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几点看法
(一)完善的理论体系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基础
完善的理论基础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融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等我国特色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教育。力争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适合社会主义环境下生活学习的大学生的教育模式和理论体系。并且在积极融入我国特色思想的同时,要重视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人的道德意识、真爱和平、人性和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是具有相似性的,在不断研究和分析外国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可以及时规避国外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走过弯路的经验教训,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过程中,可以积极加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例如:接受理论、灌输理论和行为科学。结合多种教育理论模式,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成生产、生活、学习、全天候、全方位的教育理论体系。接受理论,也就是要让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工作者传播的教育理论,只有接受了才能真正的理解并且更好的运用。接受是人对事物、现象的一种认同。接受或者拒绝决定着这个人的性格和特征。一个教育理论真正被学生们接受才预示着教育取得了成效。接受才意味着教育工作者传播的理论知识被学生们认同,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们入心入脑。在结合接受理论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尊重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研究不同接受者的差异性和接受程度,规避接受者的抗拒心理,力求做到建立不同接受者的不同教育体系。
灌输理论和填鸭式教学正好相反,它是由列宁提出的,将理论联系实际,曾在革命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充分利用报纸、媒体进行宣传从外到内的灌输传播。反对枯燥空洞的说教,运用多种多样的行为载体,使大学生在无声无息中被熏陶、被感染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体系创新中结合的灌输模式要充分结合时代特点和发展特色,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为总指导思想的原则,经过革命的洗礼这些理论都是经过验证的,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考验,是我们应该坚持发扬的,不能只为创新将理论之根丢失。在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大胆创新,解放思想,着眼于马列主义结合发展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出有规划、有形式、有组织的全方位、全天候教育体系。
行为科学理论涵盖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从研究人的需求、行为动机等等建立理论体系。结合行为科学理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能更好的从人的需求出发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结合行为科学理论分析大学生的需求、行为动因等等因素,更好的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做基础才能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教育模式。
(二)多种手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多方尝试、大胆创新,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形式单一、方式枯燥等弊端。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多思路的全方位教育模式。单一的教育模式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式,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单向性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固定思路、固定方向、固定模式、固定处理方式。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多方形成合力,大力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获得较高的教育成效,必须要结合社会中各个阶层的生活特性,分析生产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因素,由政府支撑,从政治部门到新闻文化传播部门,从领导干部到文化艺术者到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全方位的联动机制。例如增加感动人物评选的报道。用当下最真实、最具有感染力的实例激发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不断渗透不断灌输思想教育的理念,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中,就是对全体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不能落下一人,要覆盖全校,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创新中有效结合时代主旋律,结合当代爱国主义等主旋律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示时代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带有时代特点从而符合时代发展规律,以求教育出真正适合时代发展的大学生。
(三)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生长环境
校园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发展的基石。人的思想意识形成与环境息息相关,所以校园文化决定着校内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校园文化是为了学生服务的,所以就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校园文化的优化。大学校园涵盖了世界各地的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地理文化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人物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更好的塑造学生们的思想素质。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要开展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满足不同对象的多样需求,适应全校师生的发展爱好需求,利用兴趣吸引学生们参与并接受。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結合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教育成效。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接轨,从而培养学生们适应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校园文化的优化需要在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在面临实际挑战时,个人意识和心理建设等都接受了不同的挑战。这样的锻炼和单纯传播理论知识是存在本质的区别的。在多样校园活动中,不仅能在活动中分析自身寻找到自身不足,还能有效进行改正和提升,大大的提高了单纯教育的教育成效,保证了教育成果的长久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宣传比社会宣传更能产生激励的效果,校园的好人好事更贴近学生自身,更显平凡,让正义、高尚等品质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身边的感动事迹更具感染力,更能促使学生自我提升。通过优秀校园文化的不断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植入校园文化中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才会真正的落入实处走入生活每个角落。
三、总结
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的小缩影,作为培养国家建设接班人的基地,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的落实,并能真正的被大学生们所接受,才能保证当代大学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才能保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紧跟时代发展,为每一代大学生建立适应不同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李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4,(01).
〔2〕 郭媛媛,杨阳.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教育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
〔3〕 夏越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4〕 曹秀.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发展态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12).
〔5〕 何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科学导报,2013,(11).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