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影响

2014-05-30梁舒婷

理论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赫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梁舒婷

[摘 要]赫斯曾是马克思志同道合的伙伴,但随着思想分歧的产生,赫斯与马克思的关系变得逐渐疏远,最终分道扬镳。但不可否认,赫斯的确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尤其是社会主义和经济学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马克思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赫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009 — 02

莫泽斯·赫斯是德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也是最早在德国宣传共产主义理论的学者之一,恩格斯曾称他为“德国社会主义之父”。赫斯曾和马克思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他的很多观点都曾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前面,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虽然二人后来因理论分歧而分道扬镳,但是,研究赫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渊源,尤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探索有重要意义。

一、 赫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影响

(一)对哲学共产主义的论证

1837年,赫斯在《人类的圣史》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1843年,赫斯在《来自瑞士的二十一印张》中发表了三篇文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行动的哲学》和《唯一和完全的自由》。在这三篇文章中,赫斯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集中的论证。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活动,但现实的情况是人丧失了自由活动的可能,其本质发生了异化,要使人重获自由就要扬弃这一异化的状态,这种异化扬弃的结果就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和赫斯于19世纪40年代初开始与赫斯交往,在《莱茵报》时期二人接触较多。

马克思于1842年任《莱茵报》主编,此前《莱茵报》就刊登过赫斯的《德意志哲学派别》,文章指出,“当前的任务是通过消除贫困和确立社会主义原则的方法来解放全体人民。”①此后,赫斯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上多次发表论文,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阐述引起了执政派的攻击,为此马克思还以编辑的身份对赫斯的文章进行辩护,并多次肯定赫斯的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是从人的本质出发论述了劳动异化及其扬弃,进而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且在《手稿》序言中提到:“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所写的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著作,出去魏特林的著作,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②”。此外,马克思还在1895年《<政治经济学批评>序言》谈到了两个促使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一个是“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③”,另一个是“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④。第一个原因是指关于林木盗窃的辩论,第二个原因即指赫斯等人在《莱茵报》上有关社会主义的讨论。起初,马克思对这个讨论持反对态度,但在与代表执政派的《总汇报》的争论中,马克思发现他对法兰西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了解还十分不夠,因此《莱茵报》所刊文章和讨论促成了马克思由“社会舞台退回书房”,开始重新调整研究社会问题的思路。虽然此时马克思曾撰文为赫斯辩护,也对关于共产主义的讨论表现出了反思和质疑,但显然他还没有接受甚至形成共产主义的思想。所以,无论是在时间逻辑还是文本顺序上都无疑证明,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宣传者和维护者,赫斯在加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转向和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方面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德国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经济学的结合

马克思通过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但是仔细考察文本的时间顺序,我们会发现,赫斯是先于马克思将德国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结合研究,并用于共产主义的论证的。赫斯的《欧洲三头政治》写于1839年到1940年间,1841年在莱比锡匿名发表。在书中,“三头政治”就是指德国、法国、英国,赫斯主张继承法国革命的“进步方面”,即自由精神。他把德国宗教革命和法国革命进行对比,并且提出政治性的社会自由在英国早已产生:“如德国的自由是通过法国的自由而补充一样,二者在他们之间中介运动的完结的形式中,这次由第三种自由而补完。这种自由已经在英国萌芽①”。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占有时也体现了他将德国哲学、法国政治学和英国经济学进行统筹考察的极大可能性。“异化的扬弃总是从作为统治力量的异化形式出发:在德国是自我意识;在法国是平等,因为这是政治;在英国是现实的、物质的、仅仅以自身来衡量自身的实际需要。从这一点来看应该承认和批判蒲鲁东②”。对此,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将马克思的论证途径简单归功于赫斯的启发,但不可忽视的是,赫斯是最早在德国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并且他对圣西门、傅立叶、蒲鲁东等人的社会主义批判都是先于马克思及其同时代的青年黑格尔派。同时,赫斯在1842年到1843年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关于对法国革命和英国资本主义灾难的评论,即便在当时马克思尚未完全接受赫斯的理论,但后来他自己对共产主义进行系统研究时,也不可能绕过赫斯。

二、 马克思对赫斯的超越

如果说赫斯是马克思的理论先行者,那么马克思无疑是完成者。因为马克思最终超越了赫斯的理论观点,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其社会主义思想的飞跃。

(一)关于异化理论的分歧

赫斯在《论货币的本质》中将费尔巴哈关于宗教的异化观点引入到对社会制度的分析当中,他认为私有制社会的人们,丧失了自己的类本质,货币不仅导致了货币本身的异化,还导致了个体与类的异化,他将货币定义为“相互异化的人的产物”,是“凝结成为死的文字的、扼杀生命的交往手段”,货币丧失了本应作为一般交换手段和生活中介勿的本质。但他仅是对货币异化和人的类异化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粗略分析。

马克思在对货币导致异化的表述上虽然和赫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对宗教异化、货币异化和社会异化均做出了全面的论述。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宗教异化、社会异化和货币异化展开了系统详细的论述。在《手稿》中马克思又进一步论述了异化产生的根源和异化的四个内容,并且提出了消除异化的途径。赫斯认为,“教育才是获得人的自由、真正的所有权的真正保证,信奉爱和人道的宗教,通过仁爱、自由和正义才能使一切人得到幸福。”而馬克思明确指出,私有制的产生源于分工导致的异化,实现人类从私有财产和奴役制的束缚中解放,就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从而实现共产主义。显然,这一根本差异表明,在看待异化问题上,马克思比赫斯更深刻,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旧哲学的清理更彻底。

(二)关于如何实现共产主义

赫斯虽然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道参与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但是随着赫斯“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马克思和赫斯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最终由于阶级立场和哲学立场的不同而分道扬镳。赫斯虽然也将共产主义看作是全人类的事业,认为共产主义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但1844年后,赫斯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赫斯开始反对暴力革命,转而依靠伦理教育和渐进式的社会改革,此时他代表的仅是某一阶级的利益。而马克思不同,他站在全人类的解放的出发点上,把无产阶级视为革命的主体力量和领导力量。显然,赫斯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已成为带有小资产阶级属性的社会主义。赫斯通过论述德国哲学和法国革命,认为人只要通过爱的教育和渐进式的公有制改革,就会认识到历史演变的法则,从而具备扬弃异化的自觉性,实现共产主义。而马克思则认识到,历史演进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经济基础。生产实践与社会革命才是决定人的素质和实现人类解放的必要因素,人们只有在社会生产中才会提高生产能力,恢复自由本性。同样,教育作为手段,也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是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而不是教育促成所有制改变。显然,与马克思不同,赫斯欠缺的是对于经济因素对实践的决定性作用的把握。

三、 结论

赫斯虽然是马克思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路人,但他最终还是在人本主义逻辑上止步不前,而马克思却已从历史生成逻辑出发,在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的基础上创立了更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社会主义。但是承认赫斯影响着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不是对马克思一些理论独创性的否定,也不会否定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历史地位。通过重新考察赫斯的思想内容和他对马克思的启发之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参 考 文 献〕

〔1〕 〔德〕莫泽斯·赫斯.赫斯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赫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赫斯三角:全球最小的私人领地
赫斯三角:全球最小的私人领地
王者赫斯
托马斯·赫斯维克简介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