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思考

2014-05-30徐颖

亚太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徐颖

摘 要:随着国家的新课程改革,目前小学也开始重视阅读教学。本文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理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中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理解、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训练,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中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的提升,阅读教学也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怎样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是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和习惯[1]。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个教师,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对于语文阅读,学生如果有了足够的热情就会自主的选择阅读,会把更多的业余时间投入到语文阅读当中来。然而阅读兴趣和习惯很少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就是方法单一。很多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堂讲解、反复地进行朗读及课后习题练习,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这种只关注卷面对错,借助反复地练习来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强加给自己的内容,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便会对阅读产生抵制厌倦情绪。

(二)阅读资源内容乏味

目前,除了教科书以外,百科全书、科普知识书籍、作文书等教辅用书占据了小学语文教师推荐阅读用书的大部分。然而,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以及好奇心强等特点,他们往往喜欢空闲时间在漫画、卡通、童话等图片多、文字少的书籍中寻找乐趣。尽管近年来中小学的教学改革正不断深入,但到目前为止,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对于绝大多数学校和学生来说,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仍然是应付考试。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这类学生喜爱的书籍往往不被教师和家长所认可,使得小学生阅读资源内容枯燥、单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三)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被忽视

目前大部分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节约时间而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自身对文章的思考和理解,阅读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很少。这种讲解方式,表面上课堂的师生对话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而实际上,学生自身对文章进行理解的机会却大大减少了。例如在阅读课堂上,许多语文教师在最开始就在PPT上展示出几个问题,并让学生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课文。这样,有许多学生为了节省时间,便不会精读课文,而只是在文章中找找问题出现在哪个自然段,并直接读这几个段落,对于没有出现问题的段落便完全被忽略。这种阅读方法使得学生的能力仅局限于听懂教师的讲解和被动地做题,而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始终徘徊在较低层次。

(四)对课外阅读教学缺乏深度探究

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然而对于大部分的小学阅读课来说,相对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仍然居于次要地位。在学校里,语文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45分钟的时间几乎被课本知识的传授全部占用,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无暇顾及,只是口头上的提倡多一些。部分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阅读教学无关,不给予正确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没有明确的計划,不知道读什么书好,往往是遇到喜欢的书就一口气读完,遇到不喜欢的书就扔到一边。这种课外阅读不仅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且无法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准确性。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即使遇到了好书也无法仔细地阅读[2]。

二、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阅读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

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爱听故事、喜欢表演等年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吟诵诗词比赛、朗读散文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有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

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崇拜英雄,仰慕伟人等心理特征,在阅读课上常向他们介绍古今中外的英雄、伟人等酷爱读书的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这些名人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榜样也不一定是中外伟人和英雄人物,老师也可以在班级里为学生们树立阅读优秀生,这种身边同学的进步更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也会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二)拓展阅读内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丰富阅读材料的内容,扩大阅读内容的点和面,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尊重学生有意的课外阅读。具体的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内容:

各年级组建立“流动图书站”:其中的图书是年级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及阅读计划所选取的,应及时从学校图书室领来,并定期进行调换和更新;

各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初,发动学生捐出自己最喜欢的书,设专人保管,互相节约,资源共享;

各学生建立“个人小书架”:要求每个学生家里要有个人书架,学生每月由家长陪同至少逛一次书店。每次购买所需图书1-2本,按时阅读,并认真填写阅读记录表。

(三)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构建生成型课堂

所谓生成型课堂,就是让学生主动的获得对文章的感受与理解。梁启超曾经说过:“教师不应该拿已经得出的结果教学生,而应该拿如何得出结果的方法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阅读过程的训练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更加具有开放性,例如:“你从文章中能够感受到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写得最精彩?”等等。这种问题能够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能够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并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文章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四)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阅读的宽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课程阅读而言,最好的载体还是教科书。以教科书为例,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比如本次课程内容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次课程内容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怎样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阅读。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让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的阅读要求去做,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阅读能力必然会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通过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来拓展学生阅读的宽度。教师可以把教材中课文的单元主题作为依托,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关主题的书自己阅读,教师坚持定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争取给每个学生分享的机会。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课本,还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补充作用。由于课本内容很有限,且这些课文要考虑古今文体的特点,还要照顾时代、地区、作家的代表性,因而对每一种类型的文章几乎都是点到为止。相比之下,课外阅读就没有这么多顾忌,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学生也可以从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中尽情地体会阅读的乐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把握住学生的阅读要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竭尽所能地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

(责任编校:张文杰)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254-255.

[2]汪秀梅.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M].南京:风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 (1):18-20.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班幼儿绘本阅读兴趣巧培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