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2014-05-30周涵宇
周涵宇
教育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用。作为补充,中小学生仍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继续接受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学生仍起着关心、检查、督促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而青少年儿童走出家庭,更多的就是在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只有有机整合二者,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在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都希望学生健康成長。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将有力地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新型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家庭教育具有很明显的权威性、针对性、感染性、灵活性等特点。
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学中的广义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学校教育属于正规教育,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社会的、家庭的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在对孩子施加影响。概括而言: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因素,一是遗传性因素,后代通过遗传获得与父祖相似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解剖生理特征。二是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给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发展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关键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学校有特定的教育设备、专业的教师、合理的计划、科学的教材等条件。因此,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主导和导向的作用。 家庭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它虽然有一定的目的,但不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教育,作为非正规教育,有其特有的优势,比如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教育方式方法灵活机动,教育训练和实践相结合等等。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其为受教育者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起点和基础,社会教育影响最广泛。我们一定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好,形成的对孩子教育的合力。
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一)家校教育整合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教育的方法、途径方面。学校教育进行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教育,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对所有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家长认为教育的关键在学校,本身忽视了个别教育,家校教育不能很好的整合。
2.教育的内容方面。学生用的教材是经科学分析、精心选择人类文化的最基本的精华编制而成的,内容较固定。而家庭教育的内容却丰富的多,信息量大,往往造成家校教育的不一致性。
3.家校沟通不畅。缺乏沟通渠道和制度保证。
(二)家校教育整合中出现的新问题
1.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学校和家庭的认识中存在差距。(1)家长错误的子女教育观。(2)社会的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全面的的变化。
2.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3.家校教育管理的低效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总之,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真正达到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