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的事业:点点滴滴皆是爱

2014-05-30兰心

亚太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特校江华三明市

兰心

说特教教师:“我们特教老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当好家长;既要当好学生的耳朵,又要当好孩子的眼睛。”

说特教学生:“残疾儿童不仅需要爱,他们更希望自己将来能够自立于这个社会。”

说特殊教育:“让这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一个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次的选择,对黄金莲影响最大、感慨最多的是走入了 “特殊教育”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这些年来,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只是因为我从事了一份特殊的职业,面对一群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我给了他们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说实话,这十几年来,自己确实吃了不少苦,但我觉得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具有意义的一段时光……”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只有两类对象,一类是聋哑人,另一类是盲人。黄金莲要求全校老师每天务必坚持两条原则,首先要笑脸相迎学生。因为聋的孩子耳朵听不到,哑的学生嘴巴不会说,但他们的眼睛能看见老师的微笑,学生就知道老师欢迎他们、喜欢他们。其次,对失明的学生,老师要和他面对面站在一起,同时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轻声说话,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才是最疼爱他们的表现。

“前面有天大的困难,我都不能打退堂鼓”

1991年,三明市筹建特殊教育学校。当时,三明特教事业还是一片空白。筚路蓝缕需闯将,时任洋溪学区校长的黄金莲进入教育部门的视野。满怀着对新事业的憧憬,黄金莲决定先到特校考察下。可一考察,她就傻眼了——新学校在哪里?一片荒坡地,杂草丛生,只有一座破败不堪的小平房。怎么建校?经费哪里来?学生怎么招?

望着这片荒地,黄金莲犹豫了。去还是不去?要给领导最终答复的前一天晚上,黄金莲一宿未眠。可一想到三明的盲生、聋生都要到几百公里外的福州、厦门等地上学,而且每年只有两三个名额时,黄金莲下了决心——不仅要去,还要干好!

当时,组织上许诺三个条件:把爱人调进城,市区分配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带左右手协助建校。最后,黄金莲只从洋溪学区带了一个助手到特校帮忙。“第三个条件算是用了半个,其他两个我都拒绝了。”黄金莲说,“大家都说我傻,组织给了我三个馍馍,我只吃了半个。”

一间借来的办公室,三张办公桌,特校开张了。忆起当时的建设场景,黄金莲现在都唏嘘不已——晚上点着蜡烛,与技术人员商讨建设方案;白天挽起袖子、裤管锄杂草、挖地基、搬材料、运沙土;借住的学校食堂中午12点半后就不供应饭菜,她只好和同事们吃泡面,一个月吃了三箱。人瘦了,眼圈黑了。临近春节,第一幢综合楼总算封顶了,但围墙没有砌起,工地上材料、施工设备还没整理清楚。黄金莲让其他老师回家过年,自己叫来丈夫一起看护……

1992年9月14日,学校终于开学了。第一批,招进28名聋哑学生。开学次日早晨,天刚蒙蒙亮,黄金莲便已起来巡查。在学生宿舍门口,有个学生蜷缩着身子,坐在门口。原来,这名学生晚上起来上厕所,回去时门被风带上,怎么敲,里面的同学都听不见,只好在门口坐到天亮。黄金莲心头一酸,一把搂住她,久久不放。“这些孩子太可怜了,太需要关爱了!”黄金莲说,“当时我就下了决心,前面有天大的困难,为了这些孩子,我都不能打退堂鼓!”

一片爱的天空撑起来了,一个“妈妈”的事业扬帆起航了。

“与学生住在一起,心就会贴得更近”

大楼可以一砖一瓦地盖起来;钱不够,可以跑到教育部,蹲在门口,“讨”来25万元拨款;老师没奖金发,她多方筹了3000元,给每个老师发100元过节费……

但面对一群或聋或哑或盲的特殊孩子,怎么教?这些孩子生性敏感,稍稍批评一下,有的会哭,有的会生闷气,有的甚至赌气跑掉。黄金莲普师毕业,不会手语。第一次跟聋哑孩子打交道,手舞足蹈,喊破喉咙,学生只怯怯地站在一边,有的低头,有的无语。学校7名老师,有4个是特校毕业,懂手语。黄金莲赶紧拜师,现学现用。有时炒菜时,还挥舞着锅铲问丈夫这手语打得对不对。

从没有特教经历的黄金莲,白天学习基本教书技能,晚上则琢磨着如何把这些特殊的学生教得更好。她发现,聋与哑的学生如果统分在一个班上,同样的教学内容,效果会大打折扣。于是,她把聋生与哑生分开,分类编班、分别指导。

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学校开设了缝纫、首饰加工等10个职教专业,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先后开设了书法、器乐等兴趣小组。因为这些课程,老师们增加了成倍的工作量,一位教师经常身兼数职,除了教学,还兼内勤,甚至兼清洁工、护理工等等。

教学上不知疲倦,生活中更不敢懈怠。2003年3月,林诗漳同学患病住院,要马上手术,可养父母实在没有经济能力。闻讯赶来的黄金莲强忍泪水,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又匆匆赶回学校,发动全校66位教职员工捐款,很快筹足了医疗费用。

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10年,特校除了继续原先的聋班、盲班,开始招收第一批智障班。为了更好地了解照顾这些孩子,黄金莲从学校套房搬出,到智障班学生宿舍楼上打个简易床住下。她说,与学生住在一起,心就会贴得更近。

“没有‘妈妈, 就没有我的今天”

现在,走进花园一样的特校,只见教学楼、宿舍楼、手工特艺楼等一应俱全。操场上,女生在排练舞蹈,男生则在打篮球。这里的孩子与别的健康孩子没有两样,享受着同样的阳光,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

“没有特校,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三明市残联办公室,盲人江华对记者说。

清秀的江华拥有快乐的童年,但命运弄人,小学四年级时,他因青光眼病失明。生于偏僻山村、家境贫寒的江华,很快就辍学了。在家里,他成为闲人,甚至还上街乞讨过。1997年,黄金莲下乡招生,遇见已经17岁、衣衫褴褛的江华。“老师,我想念书。”江华强烈的求知欲,打动了黄金莲,并特招江华入校。

从没出过乡镇的江华,就这样来到了三明。在特校,江华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完小学、初中课程。2001年,江华一个人坐火车去洛阳,报考河南中医学院,并如愿以偿考取了。如今,江华已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办起盲人按摩院,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成了三明市盲人协会主席。像江华一样,一个个特殊的学生,因为特校,因为黄金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以前,我只敢对朋友们介绍说是老师,不敢详细说是特校的老师。现在,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是特校的老师,是特校的一分子。”特校少先队总辅导员马兰英说。这种自豪来自一分耕耘,来自一分收获的感动。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从1992年招收聋哑班开始,1995年招收盲童班,2008年招收聋儿学前语训班,2010年招智障职高班。2010年11月5日,新的综合楼破土动工,教育、康复、就业,“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一个个搭建起来。这里,已经送走了11届200多名毕业生,其中18人考上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美术系(本科)等大中专院校,其余毕业生也全部就业。

讲起学生,黄金莲总是笑笑的;讲起办学的艰辛,对家人的负疚,她总是情不自禁地流泪。她说:“特殊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是文明的进步,是心灵的艺术,需要我们去献身、去探索、去创新。”

黃金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特教事业,她像妈妈一样,全身心投入,用汗水去浇灌,用爱去呵护,用智慧去探索,用真情去排忧解难。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她让那些特殊的孩子们享受到同样的阳光雨露,拥有健康人一样的尊严与微笑。

十余年前,她“白手起家”,将一片荒芜的草地,建成了一座占地19亩的花园式学校,并把它打造成全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实验学校;十余年前不知手语为何物的她,如今已能熟练地与聋哑生交流。她说,仅仅会手语还不够,特教园丁要做到“三心二意”,要有“爱心、耐心、诚心”,还要“愿意”和“诚意”;十余年如一日,她每天面对着一群特殊的学生。因生理缺陷,他们大多敏感自卑,她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挨个沟通交流,用真心换来真情,成为孩子们的“校长妈妈”。

她,就是把特别的爱献给特殊的教育,从事“妈妈”事业的人——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黄金莲。(据中国教育新闻网、《福建日报》综合整理)

(责任编校:夏兰英)

猜你喜欢

特校江华三明市
Role of excited states in helium-like ions on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创特色品质特校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鸟”与“乌”
陈江华 藏石欣赏
在科研支持下的特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特校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