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5-30郭志萍李春艳
郭志萍 李春艳
摘 要: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创新思维;观察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知识的成倍增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发展其智力,培养其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积累经验,积累素材,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一般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在新课教学中,精心设问,激发动机,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以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励学生探入钻研和思考问题。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之一,好奇心会促进人在教学中适度地应用好这几个概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益的。
教师在讲课时应少而精,利用教材的新奇内容来设计新奇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思维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用启发的方法教导学生如何思维,如何解题,其规律如何,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通过习题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实现,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自我完善、创新的方向发展,在习题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通过习题教学来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1.可以通过对习题条件的改变,使学生开拓思路,多角度思考问题。
2.对题目所涉及的结论进行改变,即改变设问与结论的关系,使学生改变思维定势,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3.对习题解法可以多题一解或一题多解。尤其是在一题多解这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去选择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方面去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是创新过程,让学生从解题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通过实验,指导学生把观察和创新思维能力结合起来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感知和思维总是密不可分、统一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谈到观察的作用时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地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用实验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观察、积极思考,运用思维方法,得出结论,是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通过演示实验,将学生的观察和创新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述纳与水的反应时要做好演示实验。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反应所产生的现象,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为什么纳会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声响直至小球消失?而反应后的水溶液为何加入酶酞指示剂时会呈红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开始演示实验,通过细致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材料。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认识到反应的本质过程,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的结果分析、比较,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教材,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补充
實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实践才能创新,演示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是一种必要的补充。
在分组实验前,应指导学生先列出实验提纲,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努力发现新知识,实验完毕后一定要做小结,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立峰.元素化学:学科创新思维教育导学丛书.海天出版社,2013.
[2]吴刚平,杨明华.创新思维的助推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山西省孝义市第三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