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食”文化

2014-05-30刘肖君黄炜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舌尖上的中国坚守

刘肖君 黄炜

摘 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2012年播出以来可谓引起轩然大波,通过对中华美食不同角度的阐述,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真实写照,用舌尖感动中国,用美食阐释中国,用文化走出中国,向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千万年的饮食文化。它的成功不仅是受众对民族传统的坚守和继承,更是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继承发扬。

关键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民族传统 ;坚守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肖君(1990.2-),女,山东滕州人,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艺术学。

第二作者:黄伟(1969.7-),男,山东滕州人,山东省滕州市广播影视总台,记者,从事工作:新闻。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1

自古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从色香味俱佳还是民以食为天,无论从古文谚语还是如今白话比拟,总是离不开“食”。《舌尖上的中国》“食”遍全国,其中包括港澳台地区,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的小村庄,用镜头诗意化的呈现了一道道美味佳肴,也记录着一个个温暖感人的故事。在每一种食材、每一道制作工艺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彰显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深厚底蕴。通过对人和美食故事细腻的讲述,体现了这片古老土地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

舌尖上的美味,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现象。

《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开播,就掀起一股热潮,并高居话题榜前列。这部七集纪录片,分别记录了遍及中华大地的美食,除了吸引美食爱好者的目光外,片中与美食交织在一起的华夏文化同样为观众津津乐道,有人以“不知不觉间,垂涎的口水与感动的泪水齐飞”来概括这一瞬间引爆的“舌尖现象”。新浪微博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讨论记录高达数百万条,获得接近2000 万的点击量,成为微博中最受关注的热词,在淘宝网等商品交易网站,一些卖家也趁机打起了广告,试图搭上这股“舌尖热”。同时,以“舌尖上的XX”这种“舌尖体”也应运而生。

“民以食为天”,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毒奶粉,转基因大米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食”。《舌尖上的中国》对自然传统饮食的探究,更契合当今人们的心理需求。这部纪录片似乎在向人们传达着,在中国肥沃的土地上仍然有绿色,健康的食物,而这些东西大都来自于勤劳的农民的辛勤劳作,智慧的厨师精雕细琢,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村庄中。这部纪录片所要表现的价值观不是画面所传达的垂涎欲滴美食,而是普通人的情感,是深入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思考当今社会中人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秉承传统,下接地气,上接人文。

中国人口众多,而饮食文化是众多文化中不可或缺,而又被中国人所重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选取美食为切入点,并在影片中还原了最本真的事物状态,拉近了食物与观众的距离,古朴纯正。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一开始就是藏族姑娘卓玛和妈妈采松茸的景象。这种真实而平凡的生活场景,依稀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就在自己周围,亲人,朋友,或许这个时候他们也正在为生活劳动着,于是自然而然在心理上产生了情感的认同。在这种认同感的基础上,观众便很容易与自身经历相连,牵起无限的回忆。观众将自身融入其中,于是便会更加投入于每个情节的发展,津津有味的回味在每个情节中。因为有着情感的共通处,观众对于节目也有了一定的接受容纳感,纪录片对真实生活美得再现,观众不仅融入其中,更看到了质朴并充满人情味的生活。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便从一种在大众看来极其奢侈的食材说起,但对于产地的农民来说,它更多的是谋生的工具。凌晨三点,跟随着卓玛和妈妈在森林里寻找松茸的脚步,观众感受到农民的辛劳。采摘之后还要将菌坑掩盖好,为了来年还会长出好的松茸。这种细节的表现更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的感激和尊敬。《舌尖上的中国》将镜头对准普通人,关注食物背后的故事,使得这部纪录片多了一份真善美。因为有在淤泥里艰难行走的挖藕人,才有莲藕汤的可口;因为有在严寒的冰面捕鱼的辛苦,才有全鱼宴的热闹;因为有阿姨数十年如一日为老年人做的家常菜,才有了老年人战胜孤独的那份源自心底的开心。每一道美味的记录,似乎都可以在身边找寻踪迹,美食,情感虽在荧幕中,却又触手可及,这部纪录片,让受众在食物中品尝生活的味道。

动静搭配,细腻精准,引人入胜。

《舌尖上的中国》将生活中熟视无睹的食物给予一个新的视角,开创了美食类节目的新篇章。在剪辑上表达了很大的跳跃性,最终又回到原点,给人一种宁静的回味和思考。每一个主题均放弃传统美食节目的流程,采取新颖的剪辑手法,几个故事穿插剪辑,既避免了枯燥性,又将节奏性突出。编导在镜头的选取上也可谓是精雕细琢,既有山川的俊偉,亦有人文的细腻,从宏观到微观,动静搭配,细腻精准,引人入胜。从宏观与微观,一静一动,亦舒缓亦紧凑,整部纪录片以轻快地叙述节奏和细腻精准的画面来展现,既清新自然,又富有律动,在行云流水中传达出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对它的无限敬仰。

《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每个音乐都由专门的配乐大师创作并完成。整部纪录片中音乐的线条明显比较甜,最主要的核心就是表现劳动人民,描写他们的内心。其中,音乐《劳作的春夏秋》用三个段落表现了劳动中的三个季节。第一段落用快速激昂的音乐,营造了万物复苏的生机活力。第二段落用甜美富有律动的旋律,表现了夏季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三段落用奔放的音乐,传达了收获的热闹和喜悦。每个段落的音乐都精雕细琢,对营造氛围和诠释画面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谓细腻精准,引人入胜。

《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对民族特色和民族性的坚守,用中国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部纪录片不仅带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也是中国纪录片创新的先河。将厨房中的油烟展现的如此诗情画意,却又能让观众感受真实与质朴,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舌尖上的中国坚守
我国民族传统弓箭运动的发展现状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任长箴:我的情怀主义专访《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执行总导演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论“新批评”视域下的扎西达娃早期创作
关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纠葛下的性别叙事
中国留学生“坚守”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