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的成因与对策

2014-05-30周海霞李小红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成因辅导员

周海霞 李小红

摘 要:高校辅导员作为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与实施者。由于其职业身份的特殊性,导致了诸多复杂因素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低。本文将从辅导员自身、组织体制、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梳理总结,以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的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成因;对策

作者简介:周海霞(1984-),女,重庆长寿人,重庆三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学心理学;李小红(1984-),女,四川自贡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2

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由此角色定位我们可以发现,辅导员处于教学、管理的一线,是最贴近学生的一线老师。甚至部分高校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现实状况却差强人意,高校辅导员工作被视为“鸡肋”,辅导员的工作在较大程度上得不到专业老师与学生的理解,甚至还存在严重的被忽视和排斥。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多是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务,由于任务繁重且压力较大,且不能看到显性的工作成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从而导致很多辅导员在长期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那么,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人在梳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弱化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

一、职业认同感的含义及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的表现

职业认同感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和社会价值与社会对该职业的期望与评价一致。职业认同感作为我们在工作中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现目标。在一个企业或者团体中,员工是否有职业认同感将会影响员工的忠诚、成就感与敬业感等 [1]。

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进行观察发现,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职业认同感较低,具体表现如下:① 降低自身工作价值,把辅导员工作紧紧作为一种谋生手段;② 成功体验较少,缺乏职业效能感;③ 工作没有激情,对自己的职业前景看不到希望,导致产生职业倦怠 [2]。

二、 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的原因

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发现,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弱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除了辅导员自身,最主要是社会和高校体制的影响。本文在总结的过程中,认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体制的因素

辅导员是高校中具有教师与管理者双重身份的特殊性,其工作任务重、责任重大且其工作范围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不确定性,工作成果非显性,难以得到公平的汇报等等,这些都导致了辅导员觉得前途渺茫,付出与收获完全不平衡,而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 [3]。

(1)传统高校管理模式的影响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重视学术与科研,认为辅导员工作专业性不强,并不重视这支队伍。这使大部分辅导员认为“地位低下、前途渺茫、责任重大” ,并没有将学生工作当做可以终身从事的事业。甚至部分高校管理者以及专业老师认为,凡是涉及到学生的事情,均是辅导员的责任,是辅导员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这使得辅导员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4]。

(2)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并非主要发挥其本职工作作用,而是做好安全教育为底线,紧抓学风建设、班级管理、党团建设、宿舍清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旷课早退等等,此外,还要催缴学费、策划活动,不仅需要应付大量的行政工作事务,还需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部分高校提出,辅导员要形象好、口才好、文笔好、能歌善舞……一方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另一方面又要完成各个部门下达的任务,且各个部门的要求经常处于冲突状态,如学生处要求辅导员不能使学生因为学费问题而失学,而计财处又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按时缴费等等。这一系列的要求使得辅导员工作较难开展,对职业要求产生了较大的困惑和矛盾[5]。

(3)工作量超负荷

当前,大多高校并没有按照规定配备辅导员,大多一个辅导员要管理300以上学生,单单教育引导学生已经工作量巨大,但占用辅导员时间和精力最大的是一系列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此外,高校要求辅导员24小时开机,一旦学生有任何突发状况,辅导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这使得辅导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耗竭其内在心理能量。从心理学的角度,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时,其身体和精神都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4)工作绩效非显性

当前各大高校强调教学与科研,专业教师在领导和学生眼里,由于更具专业性,而导致其地位明显高于辅导员。此外,专业老师的工作成效是可以量化的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等,而辅导员工作却是润物细无声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短期内看不到育人成果,这些都使得辅导员工作难以得到及时的肯定和认同,进而产生了较低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

(5)职业发展空间小

高校辅导员是专业教师与行政人员双肩挑的特殊身份,但正是由于其身份的尴尬,而导致了他们在职业发展方面空间较小。他们不仅在晋升干部的行政路线上,除非有特别的工作才能,否则也只能望而却步;而另一条出路则是专为专也老师,当前各大高校也要求辅导员必须拿到博士学位且学校刚好有招聘教师需要时才可能专为专业老师。这些都导致了辅导员产生了较强的无望感,不知道何去何从,进而失去了工作热情。

2、社会因素

除了高校本身组织体制的问题,社会层面也对辅导员提出了过多的要求,具体如下:

(1)辅导员承担了过重的教育责任

由于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因此一旦学生问题增多,社会便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好造成的。事实上,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在小学、中学就已经奠定了基础,且父母对子女言传身教的教育作用远远高于教师的作用。此外,教育系统具有其本身的整体性,涉及到具体的体制、领导风格、专业教师、学校氛围等等多方面因素,而非辅导员一人的力量所能决定。尤其是在一些不可控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意外状况时,这并不是辅导员所能够预防的。辅导员承担的教育责任实在是太大,受到来自社会、学生父母、上级领导的指责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其自信心也逐渐大打折扣,从而也就降低了其效能感[9]。

(2)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系统较弱,职业倦怠心理严重

目前,大多高校对辅导员的评价仍停留在上级的鉴定与评价上,对这支队伍的建设发展以及培养没有有力的政策支持,无法建立系统的辅导员考核、晋升体制,大多高校对辅导员评职称等则按照专业老师的标准来执行,而对辅导员的行政路线则按照行政岗位的人员来执行,这使得辅导员陷入了一种窘境。

三、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对教育的启示

职业认同感不仅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更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本职业的热爱和肯定程度 [10]。然而,诸多现实的复杂因素造成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职业认同,经常处于迷茫、无望,甚至抱怨的状态,这直接制约了工作成效。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呢?

1、高校体制

当前,大多高校辅导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其工资水平不成比例,培训、进修的机会较少,其社会声望也不如专业老师,因此导致了高校辅导员流失较为严重。目前,各大高校新进辅导员多是具有硕士学历,他们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不满足于每天围绕学生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而是职称评审时,却以科研来作为衡量标准,这些导致了辅导员颇有怨言。

因此,高校成立健全的辅导员职业体系,实现专人负责专项工作,辅导员各司其职,而非“万金油”。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愿意专项从事学生工作的专业教师开展此项工作,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和体系化。对辅导员可以提供转岗的机会,从而使其看到职业前景,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2、辅导员自身

在职业生涯中,辅导员不仅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是对自己工作的高要求,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辅导员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才能体验到该职业对自己的真正意义,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黄小铭.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探索,2013,265(7):109-110

[2] 邵国平 苗德露 杨 琳.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结构与测量[J]. 心理研究,2013,6(2):85-89

[3] 张君玲. 对高校辅导员认同感弱化的思考[J]. 大学教育,2013,8:76-77

[4] 叶玉霞. 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3,260(2):115-116

[5] 董秀成. 高校輔导员工作满意度研究[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6] 曹砚辉 谭来兴.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10,224(2):115-116

[7] 谢小玉.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的职业倦怠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8] 王雅倩 贺恩格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2,998(4):81-82

[9]刘进 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辅导员审业化的现实悖论[J].江苏高教,2010,2:108-111

[10]韩春红 增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研究[J]. 洛阳大学学报,2007,22(3):118-120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感成因辅导员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护生实习期间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