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运动队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
2014-05-30胡军
胡军
【摘要】运动队的管理作为运动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实现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意义重大。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方面呈现出复杂多样化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运动队管理模式创新,本文从我国运动队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运动队;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工具
1 前言
运动员肩负着攀登体育高峰为国争光的重任,承担着向体育强国迈进和推动社会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以运动员为主体的运动队则是特殊的人才群体,从事的是不懈追求、永无止境的事业。这个群体应在其成员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持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并为特定目标而制订规范、进行各种活动;各成员之间有稳定的交往,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他们集体商议计划或决定,自觉为实现群体目标做出努力,但同时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运动队是人的组合,是由种种社会关系结成网络的人构成的特殊组合,为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组合具有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各成员之间必须在心理上相互联系,活动中相互配合,行为上相互影响。
运动队的管理是指为了保证运动员(队)能夺取运动最佳成绩所进行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运动专项和身体素质训练、保健恢复和医务监督、思想道德素养和作风的培养、文化科学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营养服装和出行交通等生活管理的各个方面。运动队的管理要紧密围绕运动训练中心展开工作,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下,遵循运动规律,不断改进组织管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本文主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工具三方面对运动队管理模式创新进行了思考。
2 我国运动队管理
2.1 我国运动队管理的沿革。从时间上分,我国实行过3种具体的运动队管理模式,1985年以前,我国主要实行领队负责制,1985年以后,主要实行主(总)教练负责制,2001年后部分项目开始实行队委会制[1]。3种管理模式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第一种强调领队的政治领导作用,第二种突出主教练业务上的全面指挥权。第三种是队委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其更重视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全队资源,也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运动队管理模式。
2.2 我国运动队管理模式的类型与特点。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队,2005年10月总局竞技体育司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运动队存在的管理模式大致可细分为以下八种类型:队委会(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队委会领导下的)总教练负责制、(队委会领导下的)领队负责制、领队领导下的主教练负责制、领队领导下的队委会负责制、领队主教练分工负责制、业务部领导下的领队主教练分工负责制、队委会(外籍教练)负责制。
3 运动队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运动队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的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发展的全球化、信息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快速推进,运动员思维和行为方式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
第二,管理方式的挑战。管理方式的挑战:现代社会组织管理正从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统治型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
第三,管理专业化的需求。管理从一种不需要任何学习的纯经验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种可以从所有可能的角度进行规范分析和评论的活动。管理成为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它的触角伸的更远。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没有什么组织和活动可以脱离管理的范围。
第四,管理理念的人本化倾向。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以科学管理的兴起为标志的。
第五,管理对象的多元化。在经济一体化和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体育从业人员(运动员、教练员等)在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作为人类知识、信仰、伦理、法律、风俗习惯的总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言谈、生活及工作方式。
由上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影响到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的理念、方法、管理者素质等要素,同时影响到每一个运动员和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对时代特征的客观认识,将为采用新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4 运动队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
4.1 管理理念
4.1.1 以人为本。运动队是以运动员为主体的特殊群体,对其的管理归根结底为对人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动队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必要性。
4.1.2 全面均衡。全面均衡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运动队由管理人员(教练员、领队)、运动员、辅助人员等组成,他们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中的各种要素通过不断完善与相互配合,使有机整体得到发展和提升。
4.1.3 自我完善。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团队或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需的核心能力就是能敏锐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自我完善。
4.1.4 思想教育。贯彻落实思想教育的管理理念,应该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坚持集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发挥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又调动运动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真正使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对运动队管理的作用亦如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两者均旨在增加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竞争力。思想教育已渗透到运动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正在成为新形势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团队科学发展的重要引领;正在成为弘扬体育精神、深化运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运动队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是提升运动员的思想品质。加强运动队文化建设,从政治思想、训练比赛、学习生活和道德风尚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培育运动员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使他们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更有效地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促进了运动员自身的全面发展。
4.2 管理机制
4.2.1 沟通机制。运动队的管理者,不仅要处理好日常工作,更要时刻了解和掌握运动员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
4.2.2 激励机制。激励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是通过管理和服务,尽可能满足运动队集体每个成员的需要,使每位运动员始终处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争取优异成绩。
4.2.3 约束机制。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除了激励机制外,还应该存在约束机制,以防止制度失效现象的产生。
4.2.4 保障机制。为使运动员解除后顾之忧,助其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运动队应针对运动员的个人需要,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管理、退役安置等保障机制,确保运动员各种个人利益得到维护。
4.2.5 合作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体育在发展中存在着人才队伍思想观念陈旧、方式方法传统、缺乏经费支撑等问题。
4.3 管理工具
4.3.1 信息技术。现代运动队的管理涉及的人、财、物等信息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要求我们在运动队的管理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管理工具进行信息管理。
4.3.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组织内的所有人力资源作适当的获取、维护、激励以及活用和开发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事配合,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4.3.3 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指通过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密切配合,达到一种互为诚信、相融相生和同频共振的效果。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
5 结语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运动队管理的沿革,并对运动队管理模式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工具三方面对新形势下运动队管理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討,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均衡”、“自我完善”的管理理念,讨论了管理机制中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与合作机制,介绍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心理契约等管理工具。以期为运动队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