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果为因,促成教学良性循环
2014-05-30梁志成
梁志成
摘 要:主要对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评估要求、评估方法进行试论,并就评估如何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评估要求;评估方法;评估实施
现阶段,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估,更多是体现在学生考试的分数上,但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估,应该以更科学、更具体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考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旨在让每个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三个方面对自身都有一个清楚且完整的认识,并能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有效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评估要求
对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堂的评估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更要有教育意义。评估者不可以将其简化,其评估要求为:
1.要客观、真实。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估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观察、实践、调研,掌握实际,而不是靠评估者的个人臆断。在最后的评估结果上,一定切实按照评估标准,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不得存在模糊或缺少真实性的情形。
2.要平等、公正。由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估的评估者大都是平时教授学生知识的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感情,或是偏爱一些平时成绩或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使得评估者在进行评估时容易带入情感,影响评估结果的真实性,还会失去公正性。
3.要全面、立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估时,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考查,严格依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做到能全面反映学习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三方面的具体情况。
除以上三点外,在评估数量化方面,也是评估者所必须要了解并正确对待的问题。思想品德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人们对它的评估一般是采用定性评定法,即学生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让评估者对其在思想品德方面进行评定。但与此同时,评估者还应该注重使用数量化。“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是抽象的思想品德,也是可以运用数量进行测量的。评估者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利用数量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测量、评定,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直观且直接的认识。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评估方法
1.整体评估和个体评估。整体评估即对一个班级的整体思想、品德和行为进行评估。要想掌握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水平,就要先从他所处的集体和环境入手,通过整体看个体,将更加的全面、系统且具有现实意义;个体评估则是对这个整体中的某一个个体进行评估,个体是整体的构成者,评估者对班级整体进行评估的同时,还要对个体评估。通过个体了解整体,以单个学生的思想品德为基准来看待整个班级,如此评估者才能对其在思想品德上的基础水平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估工作,得出一个具备实际性与基准性的评估结果。
2.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是人们在对思想品德等有一定抽象性的事物所惯用的评估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文字的表达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一定意义上的了解,此种方式具有方便且应用面广的优势,例如,对每个学生的评语;而定量评估,就是将其数量化,分出一个等级来进行打分,按照得出的分数进行评估,更具直观与直接性,例如,每个学期的考试。两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立体评估。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评估实施
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堂的评估时,如何有效地实施到位。
1.可依照中学生思想品德日常表现中所列举的:关心时事政治,要求进步;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对待同学的态度;对待是非的态度;忠诚老实;对待劳动的态度等等。将以上几点进行分级,并对应打分。这个打分的标准由教师决定,然后由学生自行打分,再由教师作出相应调整。通过学生对自己打分的方式不仅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估,还会充分地让学生学会对自我思想、行为进行思考,在评估的同时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建立一个系统规范且实效性强的评估体系。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评估体系的建立除了对教师的各方面规范外,也要求将学生引进到对自我的评估活动当中。如,教师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學习情况进行评估前,可先安排学生对自身进行评估、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也不会让他们对评估活动的开展产生反感心理。最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们一起讨论,作出总结。
3.确立数量化的评估标准。在进行数量化的评估时,教师可以利用优、良、好、差四个阶段对应分数来实行。如,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评估结果为优,那么相对应的分数就会偏高;而该学生在另一方面的评估结果不太理想,那么相对应的分数则会偏低。教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将其进行统计评分,如此才能得出一个更为贴近学生真实的思想品德学习结果。
总之,思想品德作为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道德基石,在学生时期的培养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评估者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运用实际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刘亚娟.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评价[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