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
2014-05-30姜丽
姜丽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其效果。方法:选取372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合理运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等分作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治疗),比较它们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上,观察组95.7%(89/186)明显优于对照组74.2%(79/18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相应治疗时,结合患者病情予以针对性治疗,同时严格控制感染,能够大幅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关键词】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感染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64-02
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普遍表现出病程长且易反复的特点,所以,在实际临床治疗工作中,患者往往伴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的病情甚至急转直下,危及生命。假若再存在常规药物过敏问题,则有较大几率造成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因此,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重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有机结合。本文选取372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治疗措施所具有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372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入院7d以上,且排除四类患者,分别是重症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有意识障碍或者精神病史的患者、不愿意参与的患者。372例患者中,男218例,女154例,年龄24~68岁,平均42.8岁,患病类型如下:1)慢性阻塞性肺炎208例。2)慢性支气管炎68例。3)支气管哮喘78例。4)支气管扩张10例。5)肺癌8例。合理运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72例患者等分作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治疗),两组患者在以疾病类型为代表的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组间比较要求。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预防感染、抗炎治疗、抗过敏治疗等;对照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感染、用药治疗及观察、心理治疗等。
1.2.1控制感染
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其在接受治疗前均存在轻重不同的感染问题,所以,在施以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应留取规定量的痰液,在患者咳痰前要求其认真刷牙,并利用生理盐水进行有效漱口,从而最大程度避免咽部细菌感染的发生。应为患者营造一个宜人的住院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21℃之间[2],过高过低均有可能导致呼吸道粘膜受到不良刺激,进而加重病情;湿度应控制在61%~71%之間,防止感染的发生。应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熟悉并掌握药物使用周期,从而避免过早溶解的发生,另外,应对药效予以真实且准确的记录,保证其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2用药治疗及观察
对呼吸内科患者施以相关药物治疗时,应保证药物用量的合理性,同时规范用药浓度。刺激人体兴奋的药物,能够对炎性介质形成有效抑制,提高呼吸道粘膜本身具有的清除能力,因此,一般通过气雾吸入方式给药,在给药过程中应保证用量的合理性,同时还应重视并做好对患者心律的检测工作。在临床用药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属于典型的常规用药,不仅能够抗感染,而且能够抗过敏,同时还具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所以,应予以科学选择和使用。为保证用药操作的定时定量性,应为患者建立两条通畅的静脉通路[3],一条用于常规药物的输入,另一条用于特效药物的输入。值得一提的是,静脉用药时,应掌握患者用药史,防止过敏,同时保证输液速度的适宜性,一旦发现有抽搐等异常症状发生时,应于第一时间停止给药。
呼吸内科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该类患者普遍常年服用多种不同药物,因而可能存在重要器官功能下降的问题,对药物表现出较差的耐受性,有较大几率出现药物蓄积中毒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输液治疗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由于输液速度过快而引发的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2.3心理治疗
尽可能地排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他们对疾病的恐惧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从而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借助健康教育等途径让患者了解消极情绪将会给疾病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他们营造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结合患者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娱乐活动,让患者身心得到有效放松;合理安排睡前饮食,播放轻缓音乐引导患者入睡,又或者通过一些合理的放松训练以提高睡眠质量[4]。
1.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全身情况完全或者基本回归到正常水平;显效: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全身情况部分恢复;无效:无论是临床症状,又或者是全身情况,均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恶化;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186例):显效92(49.5%)、有效66例(35.5%)、无效16例(8.6%)、死亡12例(6.5%),总有效率74.2%(79/186);观察组(186例):显效108(58.1%)、有效70例(37.6%)、无效4例(2.2%)、死亡4例(2.2%),总有效率95.7%(89/186)。
3.讨论
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重视并做好长期抗感染工作,这是治疗得以开展的基础;要求患者勤于锻炼且科学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戒除烟酒,且要尽可能地不接触带有刺激性特点的气体。
由本研究可知,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其发展,了解该病的相关特点,积极和患者进行深入沟通,通过各种治疗措施的有效落实来尽可能地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密切关注由于机体代谢能力薄弱而导致的造血凝血系统功能障碍问题,因此,应严格监测患者的一系列生理指标,从而最大程度保障其生命安全。
对呼吸内科患者施以抗生素治疗时,应关注用药合理性,从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首先,应结合具体感染情况以确定适宜的给药途径,如患者感染症状较轻,应尽量采用口服方式进行治疗,慎重使用静脉注射等方式。其次,考虑到联合用药和预防用药的日趋广泛,所以,在施以抗生素治疗时,应基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5]。最后,在用药疗程方面,应结合感染时间以及临床治疗表现等予以综合分析和确定。即便病情有所改善,仍旧需要根据医嘱坚持用药,从而实现对临床治疗效果的进一步巩固。
综上所述,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药物予以针对性治疗,另一方面还应对感染进行积极控制,从而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梁明. 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措施[J]. 中外医疗,2013,12:100-101.
[2]余卫林. 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1,17:148-149.
[3]谢福秀.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0:98-99.
[4]曾桂珍. 呼吸内科患者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1,17: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