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和顺序
2014-05-30杨肇辉
杨肇辉
【摘要】世界范围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激进型、市场驱动型以及政府渐进型改革模式,当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属于第三种,本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进行了探讨。对银行冲击力最大的是短期存款利率放开,商业银行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适应与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模式;政府渐进型改革模式
在资金优化配置中,利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势在必行。通过利率市场改革,可以在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利率的作用,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和优化。本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尝试提出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顺序,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
以建立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的金融体系为基准,发挥货币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改革称为利率市场化改革[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利率体系进行优化,实现资金配置的优化。从当前国际范围内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案例中,可以将利率市场化模式分为三个基本模式。
1.1市场驱动型
市场力量是市场驱动型改革的动因,通过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对利率管制进行规避,从下而上的促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成功的几率较大。典型例子有德国和美国。
1.2政府激进型
由于经济形势的恶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偏低,需要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短时间利率改革。改革容易出现反复或者失败。典型例子有拉美国家的改革。
1.3政府渐进型
当宏观经济形势较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程度达到了一定水平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条件。政府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推动,改革自上而下的、分阶段的渐进进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往往谨慎的进行每一步的推动,改革的成功率较高。典型例子有香港和日本。
2.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
2.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趋势
参照各国的市场化改革模式,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进行界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资源配置中逐渐确定了市场的基础地位,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同样要以市场作为基础。我国改革开放迄今已有30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两个基本内容。首先是对利率管制进行逐渐的放松,以存款利率来限制利率上限,以贷款利率来管理利率下限[2]。其次,短期基础利率以SHIBOR为代表,中长期基准利率体系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代表。总体而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直至2011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实现了货币市场、商业票据、金融债、企业债、外币存贷款。我国已经部分实现了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2.2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类型及其原因
对国际上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进行比对,我国的市场条件明显不能匹配市场驱动型改革模式,因为该模式出现较早,对经济市场化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政府激进型改革主要由政府进行推动,其改革的时间过短,改革结果容易出现反复,且造成很多经济问题,我国也不属于政府激进型改革模式。
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为接近日本与香港的政府渐进型利率市场化改革。1996年至2000年,中国进行了对货币市场交易、商业票据和金融债、企业债中的市场定价,不再限制价格。2000年至2003年,中国分几步对国内的外币存贷款利率进行了放开。2003年至2004年,中国进行了银行存款定价权和贷款定价权的扩大,2004年的贷款上浮范围突破了2003年以前的30%,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7倍,2004年又取消了贷款上浮封顶,但没有完全放开上浮。2004年不再对银行存款利率的上浮设底。2006年,我国对商业性个人住房的住房贷款利率浮动范围进行了扩大,浮动的范围达到了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我国的商业性个人住房的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已经达到了基准利率的0.7倍。
从制度的变迁来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的推动下进行,推行的步骤比较谨慎。因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属于政府推动的渐进型改革模式。
3.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序
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之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有一定的顺序,并且应该如何制定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3.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步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步骤有两个: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和放开贷款利率的下限[3]。借鉴香港与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在确定二者的放开时点,需要对当时的宏观经济条件进行观察。宏观经济条件会对银行业在放开利率之后的稳定情况产生影响,例如物价水平的情况、经济增长的稳定情况等等。当货币政策趋紧、物价水平较高时,则有利于对贷款下限进行放开,当货币政策宽松、物价水平较低时,则有利于对存款下限进行放开。制度保障在存贷款利率放开的进程中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就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就是建立良好的银行业退出机制。
3.2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后续步骤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持续推进中,后续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当包括四个基本步骤:放开短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长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4]。至于这四个步骤的具体顺序,还要对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观察,并考虑银行业受到改革措施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关系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较好,金融业发展形势稳定,能够支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总体处于经济稳步增长时期,增长情况稳定,且金融深化的水平较高。虽然当前仍需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银行业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资本充足率,具有较低的不良贷款率。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90年代以来,年平均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这种增长趋势还将继续延续下去。因此,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后续改革的主要影响还是银行业受到相关措施的影响。
3.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逻辑顺序
①要对金融发展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进行改善,做好制度性铺垫和宏观环境铺垫,为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做准备。
②银行盈利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受相关措施影响较小的是中间业务收入较大的银行。为了使银行能够承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冲击,要对银行的业务结构进行优化。
③对长期存款利率上限和长期贷款利率下限进行放开。
④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⑤从银行利润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对銀行经营冲击较大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是短期存款利率的放开。因此,对于短期存款利率的放开要放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逐渐进行推进,以免银行联营受到过大的冲击而产生振荡,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
商业银行要对自身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冲击程度进行测算,并对业务结构进行转型,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为迎接后续改革措施做好准备。
4.结语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属于政府渐进型改革,且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果。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对宏观经济环境和银行业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借鉴成功的类似经验,稳步推行、循序渐进。银行也要积极做好结构转型,适应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文宝,刘恩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济危机视野下的新探索[J].时代金融,2012(01)
[2]程振轩.农村信用社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2(07)
[3]吴海军,庞介民.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06)
[4]李恒光.经济启动政策与利率市场化改革[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