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工学结合”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4-05-30辛长海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能力教学模式

辛长海

[摘要]在中职教学中,开展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情景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学习性工作环境,实现“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职业能力

一、实验目的

从外科护士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入手,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情境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学习性工作情境,实现“工学结合”。以任务为驱动构建项目课程,制订“工学结合”课程标准;教学中将工作过程设计成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的项目任务、实践情景、教学策略、学习评价进行系统设计,实施工学结合、项目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将来适应工作的职业能力。

二、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1~8班476名学生为样本进行实验,其中女生462名,男生14名,学生平均年龄17.5岁。随机选取2012级护理专业1~4班为实验班,应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2012级护理专业5~8班为对照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

2.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创新“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走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工学结合是中职教育教学实施环节的一种有效途径,涉及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条件、教学媒介、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等各个环节。

(1)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案设计

根据外科护理岗位调查报告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关键能力、职业素质要求等确定课程体系,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定位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教学条件、教学载体、考核与评价方案等,即制订课程标准。确保课证一体的教学实施,建立在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基础上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才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2)工学结合的教学条件

中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必须基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能体现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工作过程、职业氛围、任务完成的考核与评价条件等因素。教学条件应该体现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任务化的特点。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应将教学、训练、培训、竞赛、工种鉴定、教师指导等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建成多功能、一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承担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职业素质的养成。

(3)工学结合的教学媒介或载体

教学媒介或载体主要针对校本教材。应该按照护理专业岗位的类型,针对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突出工作情境、典型案例、项目任务,再配合各类岗位的知识模块,开发校本教材。

(4)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施

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案、教学条件、教学媒介,可采用问题引导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引导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或虚拟法等方法,注重“过程性”和“行动性”,此时,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组织者、协调人、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塑造者,也就是学习舞台的导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临床课模拟病房,创设出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景,积累与情境相关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业成绩差异不显著,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成绩处于同一水平上。 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显著,说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对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建议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

(1)制订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2)通过职业资格研究确定课程项目;(3)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标准;(4)根据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5)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6)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7)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2.根据职业资格研究确立典型工作任务

要想培养学生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进行“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即将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在一起,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应和行动领域。

3.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学校要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研究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列入到学校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4.加快校本教材的开发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编写以工作情境为基础的项目和任务,包括案例、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检测和评价标准等,为任务引领式学习和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5.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此,应首先树立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第二,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第三,在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中职教育规律特点和企业的要求,设计课程项目,针对岗位能力,循序渐进地设计各种实训項目,帮助学生在顶岗之前逐步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第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临床典型案例等资源制作成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有效解决课堂重点与难点,通过多感官刺激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解决了临床资源不能再现的问题。

6.完善学习环境与实训基地建设

工学结合课程要求具备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应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在此,高标准的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和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基地的“工学结合学习岗位”建设。

五、结论

根据职业行业的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基本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等要求,在中职教学中,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和任务、情景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及任务、学习性工作环境,实现“工学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探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16-17.

[2]张志伟.“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75-77.

[3]王丽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J].科技创新导报,2012,(13):220.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职业能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