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小学生不良消费现象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

2014-05-30邓长新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小学生对策

邓长新

[摘要]根据对当前小学生消费现象和种类的调查,发现一些小学生存在满足型消费、攀比型消费、模仿型消费、受诱型消费和超前型消费等不良消费现象,客观分析这些不良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进而提出良好消费习惯培养的五种对策即端正消费教育观念,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同步,管好孩子的零用钱,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教育和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检查监督。

[关键词]小学生 消费现象 调查分析 对策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八条要求:“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然而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比例的不断增大和长辈、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以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得一些小学生有不良消费现象,常常动辄消费几十元、上百元、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消费数量之大、层次之高、形式之多、范围之广,不能不令人担忧。笔者就此问题对小学生不良消费现象作过一些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教育对策,供同行们商榷。

一、不良消费现象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学生关于零花钱方面的访问调查发现60%以上的学生身上有零花钱。零花钱的来源,大多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而对于零花钱的消费,形式各异,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良好的消费习惯,也有不良消费现象。其中不良消费现象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1.满足型消费。最常见的就是吃零食,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尽管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吃零食,但仍有近35%的同学经常有吃零食现象,特别是在节假日(如六一儿童节、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等)、学校举行各项活动日(如兴趣小组活动、春秋游活动、外出实践活动等)、周末以及单元考、半期考、期考或各项竞赛后取得好成绩时。这种消费大都是因为父母或长辈没有树立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或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迁就孩子不断满足其小小的欲望,以买食品、玩具代替奖品等而造成的消费。比如,平时买根冰棒、冰淇淋,买瓶可口可乐、健力宝,买包面包、蛋糕诸如此类,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买点零食对一般家庭来说都能承受,不碍大事是应该的,甚至是必要的,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压根就没想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简单而又浅显的道理。

2.攀比型消费。学生小D是某建筑公司老板的女儿,每年生日时都要邀请好多要好的同学到她家过生日,父母亲每次都为其买高档的生日礼物,昂贵的生日蛋糕,气派地到酒家订庆祝酒席。参加过小D生日聚会的小A是一位普通工薪人家的孩子,他家根本没这个条件来操办这么奢华的生日聚会,但孩子攀比心强,又爱面子,于是当小A生日时,就吵着父母也非为其操办如此隆重的生日聚会不可,否则就会失去“面子”。为了满足孩子的攀比心理,小A父母不得不勒紧裤带为孩子过生日。

3.模仿型消费。当今社会,请客吃喝之风盛行,得奖了要请客、评上先进要请客、请人办事要请客等,有的家长还常在孩子面前谈论吃喝原因及场面,甚至有的父母常带着孩子一起出没于酒家饭馆。孩子模仿性强,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要请客,考试得了名次要请客,甚至受到老师表扬了也要请客,小到一个面包、一瓶牛奶、一包瓜子,大则一顿饭一桌宴席,否则就不够意思。真是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一次,某班班主任因病住院动了手术,该班班干部发动全班同学捐出自己的零用钱统一交给班长,再由班长负责召集班委成员买点东西代表全班同学去慰问老师。然而,当钱收集之后,他们并没有去慰问老师,而是几位班干用这钱到饭店去吃喝了一餐,把全班同学捐的80多元钱花了精光。我想这种“集体腐败”行为,很可能就是模仿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来的。

4.受诱型消费。儿童的好奇心强,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引诱儿童消费。例如,到学校门口摆摊设点,设立有奖消费,以奖促销等。某校门口有一位店主,想方设法引诱学生到其店铺买东西,他还引诱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和压岁钱存放在他店铺。买零食、买玩具时可以不交钱,直接从存款中扣除,直到钱用完为止,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吃零食、玩玩具的房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被老师发现,让学生吃了、玩了“放心”。后经家长反映公安部门查问,发现每月存款几十或几百元到该店的学生不少,最多的存有2000多元(大多是压岁钱或向父母亲偷的),这些大都是高年级的学生。再如,受电视广告的诱导,认为凡是电视上广告的儿童食品或用品都是好的,都得叫父母亲买,甚至有的父母亲也这样想,认为能为孩子买这些食品或用品就是高层次的、高雅的。

5.超前型消费。某校六年级学生小C的父母是某局领导。每年过春节不免有些下属上门拜年。小C给自己作了一条规定:凡父母知道的压岁钱如数上交,凡父母不知道的压岁钱则收进自己的“小金库”不报父母。这样,他的“小金库”常有不小的数目,于是他出手大方,请人吃喝、请人做作业、请人打架是常有的事,零食不离口,高档玩具不离手。由于消费惯了,花钱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数量也越来越大,心也越来越大,消费远远超过了“小金库”的数量。于是就经常瞒着父母向别人或同学借钱消费,或直接向店主赊账,出现了赊账消费、超前消费现象。

以上五种消费,由小到大,如不防微杜渐,从小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对策

1.端正消费教育观念是前提。可以说,孩子不良消费意识行为首先大多数是因为父母及长辈的溺爱所至。所以端正消费教育观念是培养良好消费习惯的前提。为人父母、长辈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孩子的哪些消费行为是正当的,哪些消费是属不正当的,哪些该支持,哪些该阻止,决不迁就,要耐心地说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要让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培养自立能力。如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等,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2.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同步是根本。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有赖于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消费教育的同步进行。学校必须根据《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判定小学生消费的基本原则及正当消费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同时让家长明白学校对孩子的消费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努力配合学校严格贯彻执行;社会、社区必须在相关的领域开展有益的宣传教育,正面引导,避免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社会经商人员,要讲究职业道德,为孩子作想,知法守法,合法经营并自觉适时地帮助学校和家长教育好孩子。

3.管好孩子的零用钱是关键。首先,家庭或学校要建立孩子零用钱管理制度,如设立家庭银行或红領巾储蓄所等,孩子对自己存款的日期、数量、支付情况与用途要有详细的账单记录,做到账册相符。其次,要控制孩子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有很多钱也不能多要,明确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第三,零花钱使用之前要先制定开销计划,如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等等。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第四,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带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上社会自己找活干试着去挣钱等等,孩子自然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就会更加珍惜。家长或学校老师、班主任要定期对孩子的账目进行检查、评比,表扬肯定其正当消费,批评或指出不足之处,以求改正。

4.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教育是有效途径。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状况的儿童展开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正面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如举办“消费教育夏令营”讲座、“良好消费行为种种”班队主题会、“消费知识读书读报活动”等。又如针对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过生日过分奢侈的现象,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利用班队会时间进行讨论,怎样才算使自己的生日过得有意义?学校或班级可设立“生日榜”,并为他们祝贺寄语,同时允许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为他们买些书籍、学习用具之类的小纪念品。不准用蛋糕或其它食品、玩具等代替。这样既使学生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消费行为习惯。

5.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检查监督是保证。强化管理措施包括学校对学生、家长对孩子消费教育的措施管理,以及行政执法部门对经商人员的管理,设立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监督岗或考核评价机制,积极营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消费习惯的养成。

总之,教育孩子合理消费是每个家庭、每所学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父母、长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要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作为学校,要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科学合理消费,掌握一些基本的消费知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小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泸州市泸县初中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