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1 例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分析

2014-05-30霍成张晖

当代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原位癌小叶组织学

霍成 张晖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我国的高发年龄段与西方国家不同,呈双峰分布,分别集中在绝经前期和绝经后期,即41~45 岁和56~60 岁[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 2013 年6 月大同市同煤集团总医院的7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分析乳腺癌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CerbB-2(原癌基因)及Ki-67(增殖细胞核蛋白)的表达情况,为乳腺癌的临床内分泌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理标本均来自2013 年1 月-2013年6 月本院住院的71 例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年龄26~77 岁,中位年龄58 岁;其中未婚1 例,已婚70 例,包括已婚已育68 例,已婚未育2 例;26 例有其他合并症,45 例无其他合并症。71 例乳腺癌患者均未接受过放疗及化疗。

1.2 方法 71 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60 例采用改良根治术,2 例乳腺癌传统根治术,6 例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3例乳腺象限切除术。全部标本经10%甲醛液固定,36 小时内取材、石蜡包埋,制成2~4 μm厚的切片,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按操作规程进行,ER、PR、CerbB-2、Ki-67 等检测,光镜下组织学分型参考《外科病理学》[2]。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5 例乳腺癌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局部皮肤“橘皮样变”、“酒窝征”等特征性改变,间歇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扁平、回缩或凹陷;46 例乳腺癌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仅可触摸到肿块,或自己偶然发现。

2.2 病理特点

2.2.1 肉眼观察 肉眼观,肿瘤最小者为直径0.3 cm,最大者为4 cm×3 cm×3.5 cm。肿瘤质地较硬,无包膜,切面呈灰白色、灰红,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可伴部分坏死。

2.2.2 组织学分型及分级 导管内原位癌8 例,浸润性导管癌61 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粘液癌1 例。组织学分级为I级的患者9 例,组织学分级为II级的患者41 例,组织学分级为III级的患者21 例(见表1)。

2.2.3 镜下观察 导管内原位癌镜下癌细胞多呈实性排列,中间多坏死,坏死区常可见钙化;浸润性导管癌镜下癌细胞呈巢状、团索状,伴有少量腺样组织,癌细胞呈多形性,形态各异;浸润性小叶癌镜下多呈串珠样、细条索状、环形排列;粘液癌镜下可见癌细胞周围有粘液池形成。

2.2.4 淋巴结转移情况 无淋巴结转移的40 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8 例,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的3 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淋巴结转移者1 例,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者29 例,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转移者1 例(见表1)。

2.2.5 免疫组化 71 例患者中表达ER的患者有37 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4 例,浸润性导管癌32 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表达PR的的患者35 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4 例,浸润性导管癌30 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表达CerbB-2 的患者47 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6 例,浸润性导管癌40 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表达CK 5/6 的患者13 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4 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表达E-Ca的患者61 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6 例,浸润性导管癌54 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表达Ki 67 的患者61 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4 例,浸润性导管癌56 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见表2)。

表1 71 例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

表2 71 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

3 讨论

乳腺癌是来自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缓慢上升趋势,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乳腺癌常发生于40~60 岁的妇女,近年来,随着发病趋势的上升,发病的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其主要分子标记物为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CerbB-2 (原癌基因),它们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密切相关,具有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的作用。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71 例乳腺癌患者中,以浸润性癌尤其是浸润性导管癌最多见,约占85.92%(61/71),其次为导管内原位癌,约占11.27%(8/71)。71 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以II、III级多见,其中,导管内原位癌均占37.5%(3/8),浸润性导管癌分别占59.02%(36/61)和29.51%(18/61);71 例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为43.66%(31/71),其中导管内原位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为12.5%(1/8),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为47.54%(29/61)。可以看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较差,侵袭性较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较高。

另外,有研究显示,ER、PR是乳腺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的依据,两者同时阳性表达者内分泌治疗的有效性可高达80%左右[3]。从本研究表2 中可以看出,71 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0%(32/61)和49.18%(30/61),导管内原位癌ER、PR的阳性表达率均为50%(4/8)。这提示内分泌治疗对大多数乳腺癌的治疗有效。CerbB-2 是评估乳腺癌生物学恶性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其阳性率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CerbB-2 的过表达多提示乳腺癌的预后差,复发风险高[4]。本回顾性分析中显示导管内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CerbB-2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8)和65.57%(40/61),这提示这些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复发风险相对较高,这些患者应重视早期筛查与治疗。Ki-67 是准确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标记,无组织特异性,与其他的肿瘤分子标志物结合,可以很好的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后和指导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5]。本研究显示导管内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Ki-67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4/8)和91.80%(56/61),可以看出浸润性导管癌的Ki-67 呈高表达,这能更好的说明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强、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由此看出,对乳腺癌患者同时检测ER、PR、CerbB-2 及Ki-67 的表达水平,可以更好的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5]。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癌患者应该注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早期筛查的意义,对于临床表现较隐匿的患者进行定期检查,一旦患者发生乳头溢液或乳头糜烂,或乳房肿块治疗不愈时,应积极来院就诊,并采取必要的病理组织活检,以防延误病情。另外,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层次乳腺癌患者生物学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各不相同,老年乳腺癌的侵袭性较低,发展缓慢,恶性程度低,预后好,而有关不同年龄层次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时曼丽,胡永升.乳腺癌普查人群分布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肿瘤,2000,9(6):266.

[2]回充中.外科病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798-1818.

[3]罗葆明,欧冰,冯霞,等.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2):1823-1826.

[4]韩兴瑞,李巧华,李淑芳,等.青年乳腺癌66 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6):48-49.

[5]Scholzen,Thomas,Gerdes,et al.The Ki-67 protein: From the known and the unknown[J].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2006,182(3):311-322.

猜你喜欢

原位癌小叶组织学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术前粗针活检低估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钼靶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原位癌是“不动的癌”吗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原位癌是癌吗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