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2014-05-30朱燕

当代医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谷丙转氨酶胆道

朱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胆源性、高血脂症、高血压及乙醇性等病因而引起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发胰酶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水肿等甚至坏死的炎症性疾病[1]。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腹部剧烈疼痛及可能出现休克等,此病多发于中年的男性。近年来,我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它对人体的生理扰乱严重,且人体的肝脏是胰腺血液回流首次必经过的器官,故首先对肝脏的损害比较明显,造成此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有时可能引起骤然死亡。而因胰腺炎导致的肝脏损害程度与患者胰腺炎程度呈正相关性[2]。为了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情况,本研究对86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体检的82 例健康人群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观察组选择在2011 年3 月-2012 年6 月来本院就诊且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86 例(男53 例,女33例),年龄35~52 岁,平均41.6 岁。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拟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3]。正常对照组选择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肝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82 例(男45 例,女37 例),年龄34~49 岁,平均40.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较性。

1.2 方法 受试者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于真空采血管(5 ml带抗凝剂肝素钠)内,分离血清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并分析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与正常人肝功能测定的结果。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日立7180)。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1

组别 例数 TBIL(μmol/L) DB(μmol/L) GGT(U/L) ALT(U/L) AST(U/L) ALP(U/L)健康人(正常对照组) 82 16.0±3.8 5.0±1.3 32.0±14.0 27.0±6.5 29±5.4 71.0±24急性胰腺炎患者(实验观察组) 86 132.0±76.2 a 83.0±58.0 a 86.7±49.2 a 225.0±193.5 a 216.0±193.4 a 142.5±73.5 a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AP)是由胆源性、高血脂症、高血压及乙醇性等病因引起而使体内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对胰腺组织器官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急性化脓性炎症[4]。其发生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及胆道感染等疾病密切相关,本病生成突然,并伴有持续的上腹部剧烈的疼痛,疼痛加剧时可牵引至腰、背、肩等部位;多数患者还可能出现伴有呕吐和恶心,及低烧,但体温超过39℃的患者比较少见,一般4~6 d可消退。急性胰腺炎不是很严重的患者一般可以治愈,而严重的患者其病情恶化非常迅速,经常并发一系列其它的副反应,而易对全身的器官产生损害,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的综合征,甚至有些患者出现休克、肝肾功能的衰竭、及死亡等情况。与胆道有关的疾病是发生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患者发生胆道疾病时,与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的TBIL、DB、GGT、ALP等会发生升高的异常变化,而这些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异常,也反应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脏的器官遭到了相应的损伤[5]。因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能反应出急性胰腺炎对患者的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故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的检测都非常的比较重视。

胆道疾病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本文实验观察组中有49 例(占59.8%)患者的TBIL、DB、GGT、ALP等肝功能指标出现同时升高的情况,是由于这类患者患有胆石症引起的。患有胆石道的患者,因胆石堵塞胆道,导致胆汁酸的蓄积而溶解细胞膜释放出谷丙转氨酶(ALP),致使患者体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P)的升高;胆石堵塞胆道,使胆道内压力升高超过胰管内的压力,易造成胆汁倒流进入胰腺管内,而胆汁进入胰腺管后会对胰腺管的粘膜有损害作用,使消化酶进入胰腺内被激活后对胰腺组织器官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急性胰腺炎;胆道的堵塞,使胆汁的排泄受阻,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TBIL)升高[6];本文实验观察组中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的患者有42 例(占51.2%)同时并伴有胆红素升高,说明急性胰腺炎患者已对肝脏产生了损害的表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坏死组织及消化酶通过人体内的淋巴管和血液系统循环到全身,易造成人体的多器官的损害[7];一般胰腺炎患者发病的过程中多有会对肝脏的造成损害,本文实验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60%的出现的肝功能的损伤,表明在人体的肝脏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出现损害比较常见,其主要是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肝脏指标的升高。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饮食水平的改善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能很好的判断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1]陈红艳,刘明新,胡群帆,等.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3):301,305.

[2]薛惠平,卞勇,沈健,等.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1):44-47.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4]芮铭安,马绍骏,王曹锋,等.老年急性胰腺炎致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1):816-817.

[5]姚爱军,吴志平.急性胰腺炎74 例肝功能指标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108-109.

[6]张日羡.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工企医刊,2010,23(5):42.

[7]郝波,宋萧逸,任清华,等.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临床意义[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6):422-423.

猜你喜欢

谷丙转氨酶胆道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谷丙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浅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转氨酶高与肝炎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
服用抗生素影响肝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