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职业价值观的塑造
2014-05-29李海滨陆卫平
李海滨 陆卫平
【摘要】青年人群的职业发展和其职业价值观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人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对培养青年人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定位等都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对塑造青年人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对其在职业发展方面擁有大好前途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青年 职业价值观
青年人肩负着建设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因此积极培养锻造青年人实践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巩固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稳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范畴的前导位置,打下牢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凝聚奋斗的共同意识形态基础,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和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八大用12个词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内容,高度凝练的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核心基础所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理想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产生重大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莫属,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目标一致,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都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大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职业价值观就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它是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在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具体体现。每个类别的职业都具备不同的特征,每个人对待职业特性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职业价值观的意义在于探讨在职业发展中的众多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职业价值观是每个不同的人们面对各种职业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利益时,所持有的社会综合评判认同。有的人看重职业活动的细节过程,有的人关注职业活动的胜负结果,有的人更关心职业活动的操作环境等。不同的职业价值观所选择的职业特点是有差异的。作为人们看待职业的理念与认识思想,决定人们的职业目标和期望的一定是职业价值观。可以说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职业发展中的工作态度和劳动成绩效果高低,影响了人们对职业理想和目标的确定,决定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
近年来,青年人职业价值观一直是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青年人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是国家走向光明前途的希望与未来。作为社会中潜力具有无尽可能的代表,青年人的激情与活力永远对未来的灿烂生活充满希望。青年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社会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社会经济生产发展方式正在转型以适应新的要求,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转型导致了国民教育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部分青年人受到失学和社会培训不足的影响,缺少生产生活技能,当下出现了青年人失业率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成熟劳动力。并在世界金融形势动荡不定的背景影响下,青年人失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生活经验不足的青年人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抗压能力不足患上抑郁症等等。如果不能正确及时的处理,这些问题将会如白蚁溃堤之势影响社会安定发展。因此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帮助青年人学习和建立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引导青年具有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促进青年人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是本文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当代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青年是国家建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青年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在目前社会就业环境的制约下,部分青年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同时家庭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投资日渐增大,对子女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影响了青年的职业选择上。此外,对自身条件的认识不清等因素,许多青年在职业价值观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些因素又产生了许多社会现象,比如自杀、传销、投毒等,严重阻碍了青年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并且一定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稳定局面。以下四个方面是这些扭曲变形的职业价值观主要体现。
第一,极端功利化。表现为部分青年极端在意个体职业的存在意义,对个体发展终极目的意义漠然视之,为以后更好的职业发展设置了种种障碍,自我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这部分青年认为世界上的各种关系都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也带有金钱的烙印。这种类型青年确信,金钱可以买到世界上所有的幸福。此种职业价值观与为人民服务宗旨作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背道而驰。突出了青年择业过程中的内在精神追求与外在功利取向的矛盾。
第二,个体至上化。表现为部分青年在职业发展中过分关注个体利益,无视甚至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意识。不关心他人的幸福,一味发挥个人主义,以个性张扬为荣,自我价值高于一切。自我发展是人生最大追求,信奉自我选择、自我肯定的观念。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较强,喜欢在社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引人注目和表现自己。这种价值观会影响青年职业价值观,影响青年对职业的合理判断,是部分青年就业陷入困境的一个因素。
第三,理想化。部分青年坚持“非高薪不干,非大企业不进,非省会城市不去”的就业观念,只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不放。他们认为,只有在这些单位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在“条件好、待遇好”的岗位上才能说明自己能力强,在“苦、脏、累”岗位上是没有能力的体现。与此同时,一部分不被青年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应着巨大的需求,西部、邊远落后地区的许多职业需要青年去从事。形成了落后地区和行业缺乏人才支持,地区发展受限。福利待遇好的行业和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却集聚了过量人才,造成国家重要人才资源配置浪费。
第四,偏离化。青年时期是个体职业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各种价值观取向尚未定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现代流行与传统保守等等职业价值观互相交织、重合分离发生复杂作用,容易造成青年在职业价值观选择上对立和矛盾的激烈冲突,使得青年人价值观与时代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的偏离。导致青年人的实际个人行为与理想自我不一致性。有时候在思想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们会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实际中要他们真正为集体和他人做出实际行动时,部分青年却以种种缘由借口拒绝参加或不愿主动参加。这些现象说明了他们的深层人格特质和外在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对立矛盾冲突。
当代青年种种错误变形的职业价值观取向,与当下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有着密切联系。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冲突必然会引发社会各种文化理念对立、思潮观念的强烈碰撞,也必将影响个体对各种价值观的认知和判断,误导个体的职业价值观选择。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社会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的矛盾。需要对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个体主观需要的强度决定了选择哪一种职业价值观的强度,而目前青年职业选择的一个主导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外在功利取向与内在精神追求的矛盾。当前青年职业选择的内外取向矛盾冲突较为激烈。而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青年人受到外在功利的影响较为严重。三是职业目标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青年对将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理想是美好的,但在据目标作出的设计和操作途径与现实实际有较大的出入,使得部分青年不能接受和妥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第一,青年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全社会、全程监督保障体制,设置中央和地方两级职业价值观教育专门机构,在机构、人员、经费方面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专门研究、指导与监督青年职业价值观教育工作。再者,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职业价值观体系的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法律手段来弘扬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职业价值观,让部分基本的职业价值观法制化。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更好的保障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长期有效运行和实施,以便青年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第三,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为青年提供关于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交流以及实践锻炼机会。青年只有积极投身到社会的大熔炉中磨练意志,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和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和增长才智,才能够形成和增强时代的使命感和职业的责任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第二,教育部门、共青团、社区等部门要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首先要确定对象,处于青年前期的即将择业者、初次择业者和职业初期的磨合者尤其需要得到职业价值观指导。这些青年正处于懵懵懂懂的时期,青年的不成熟性体现得最突出。因此青年价值观帮扶重点对象框定为中学生,这个阶段的青年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有利于良好职业价值观形成。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中学阶段,把教育对象重点定为中学生可以使未来的绝大部分青年就业者在就业之前普遍都能得到一定的指导。
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开发基于青年职业能力建设和适应社会等发展课程和社会活动计划,通过合理设计并适合当代青年特点的发展课程与社会活动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青年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压力问题;协助青年学生作出积极、务实、负责任的职业和人生规划。
最后,加强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要指导教育青年在职业道德观念方面树立敬业爱业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培养诚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在职业理想教育中,个人职业理想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才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在此基础上要兼顾个人意愿与社会需要的统一,注意现实条件与理想目标的统一。
第三,树立基层就业的职业价值观。当前,我国青年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方面城市待就业的青年人数量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大量基层地区、基层单位人才严重匮乏,一些偏远地区对青年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种失衡的状态不仅给社会的稳定和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也不利于青年的自身发展,从而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因此,青年到基层就业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
另外,到基层就业也是青年自身的职业发展需要,由此,青年人不仅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心理素质会得到提升。青年对社会了解比较少,缺乏社会的锻炼和磨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比较薄弱。只有懂得基层工作的辛苦,才能增加生活体验和感悟,为日后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总之,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青年人应该积极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职业价值观,既要符合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也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奉献意识。
第四,树立创业创新的职业价值观。青年创业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青年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青年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凡有成就的人,无不经过艰苦创业。创业的过程也是锻炼的过程,是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创业,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可以激活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实现对社会贡献的最大化。创业一方面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众所周知,就业压力的缓解对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经济发展强大至关重要,并构成稳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环境的一个必备因素。现代青年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蓬勃的朝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以及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这些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因此鼓励广大青年创业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
第五,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最好的职业。每个青年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职业兴趣、能力和人格特质。良好而稳定的职业兴趣使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青年人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某种职业,兴趣就会变成巨大的个人积极性,促使自己在职业生活中作出成就;反之,如果你对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就会影响你积极性的发挥,难以从职业生活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不利于工作上的成就。每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希望找一个满意的职业,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只有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才可以适合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功。
第六,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援助。家庭是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支撑,家庭具有对青年的经济支持、精神支持和加强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对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青年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和所获得的发展成本的不同,最终导致青年群体发展的严重分化。在当代社会,家庭的不断消解、崩溃所带来的是家庭功能和作用的日趋弱化,由此所引发青年犯罪问题也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年犯罪现象的首道防线。有研究表明,贫困家庭中的青年由于家庭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极其普遍。青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80%的来自于家庭的责任。加强对青年所在家庭的援助有助于青年的发展及偏差行为的控制,促进青年的良好发展。对于提高家庭对青年的凝聚力,增强家庭对青年行为的控制力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责编/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