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穆旦《诗八首》的现代性和“西化”特征
2014-05-28杨锐
杨锐
摘 要:穆旦的诗歌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新诗中最具现代性、最“西化”的。穆旦诗歌的长处在于其善于把控住作者的现实感受,进而以之为基础对生命和自我存在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诗八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诗歌的现代性、“西化”、现实性、中国性。
关键词:穆旦;《诗八首》;现代性;西化
《诗八首》是穆旦先生于1941年创作的一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性、“西化”、现实性、中国性在穆旦诗歌中淋漓尽致的体现。
中国现代新诗从产生之日起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冲破古代诗歌的藩篱,这层藩篱首先是语言上的,其次是精神上的,只有在两个各方面都取得突破,中国的新诗才能真正地现代化起来。因此无论是胡适在《尝试集》中的“平白如水”还是穆木天、李金发等象征诗人的“晦涩艰深”,都代表着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努力。穆旦的《诗八首》中这种努力更是无处不在。
在语言的表述上,如,“哎,那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这些诗句采取了打破常规的表述方式,无论在句式的安排上还是在词语的选择上皆是如此。作者刻意经营这些句子无非是想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里所谓的“陌生”即“能指”和“所指”发生断裂。当读者看到“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暂时的你”或者“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的时候,这种不同于常规的表述便会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深入了解作者隐藏在字词背后的意蕴。
在精神层面上,从文学诞生的那一刻起,爱情就是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讨论爱情的诗歌更是不胜枚举。穆旦的《诗八首》同样是讨论爱情,但他却开辟出了一条不同以往的道路。在大多数古典的爱情作品中,“终成眷属”似乎就是爱情的终点,才子佳人、王子公主从此在一起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也是大多数人对于完美爱情的认识。然而现实却不尽是如此,因此导致了所谓书本上的爱情和现实中的爱情的差距。
孙玉石先生认为,《诗八首》将爱情分为了四个阶段:“初恋”“热恋”“沉思”“升华”。前两个阶段是人所共知且易于理解的,两人从初恋时的一方冷静一方炽热的情感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到双方都热切地投入到爱情中的热恋状态。这也是大多数讨论爱情的作品会涉及的层次。然而,世上所有的激情都不能永久的持续,那么热恋之后该如何维系爱情的活力呢?《诗八首》给出的答案是“变更”,因为穆旦说过想要维系有活力的爱情就要找到“不平衡中的平衡,在平衡中的不平衡”。所以“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最后达到“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形象,那里,和我底平行着生长”的状态,两个人可以无限的接近卻永不重合。人的形体生命终究会消逝,然而爱情却会在皈依死亡后达到永恒。这就是穆旦在《诗八首》中对于爱情的探讨,他已经超越了传统对于具体爱情故事的讲述,而使用现代的手法将其放置到哲学层面运行,进而引导读者进入到对于爱情思考的新境界。
我们去阅读《诗八首》会发现有一个意象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这个意象就是“上帝”。“上帝”是很具有西方色彩的一个词汇,虽然中国古文中就有“皇天上帝”的说法,但是在一般的现代文表述中“上帝”就指的是基督教的主神——耶和华。当然我们读完了这首诗就会发现,里面根本没有涉及任何宗教的因素,“上帝”甚至和耶和华也并无联系,你可以用“自然”“造物主”甚至“神仙”“佛陀”等许多词汇来置换他。但是为什么穆旦却偏偏选择了“上帝”这个词呢?我想原因就在于这个词所具有的极其浓重的西方色彩。如前所述,中国新诗根源于西方,中国的新诗人们无论是胡适、李金发还是冯至、徐志摩都很深地受过西方诗歌的影响,当然穆旦也不例外。所以,他刻意地在《诗八首》中大量使用“上帝”等词汇给其诗歌贴上非常鲜明的西方的标签,因为对于中国现代新诗而言,“西化”首先是其与生俱来的特性,同时“西化”也意味着“现代”,这是新诗用以区别和突破古诗的重要标志。
当然,穆旦的《诗八首》一如他其他的诗歌,除了追求现代性和“西化”之外,依旧有对于中国化本土化的努力。在创作中他也使用了非常具有传统中国色彩的意象。如,通过“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表现时光的流逝等手法都是中国传统诗歌所惯用的。
《诗八首》在穆旦的诗歌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组诗歌也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国现代新诗创作的现代性和“西化”的努力。无论是语言层面还是精神的层面以及文学演进的层面,其都可以看作是标志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穆旦.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讲师〉)
?誗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