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的运用例析
2014-05-28张银华
张银华
正、余弦定理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定理公式,在高考中对正、余弦定理的考查主要以三角形为依托,并结合实际应用问题来进行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是中等难度的解答题。学习这部分知识,要会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 形度量问题和一些与测量、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下面是对正余弦定理的知识概括以及常考点略析。
正、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最常用的定理。
正弦定理a1sinA=b1sinB=c1sinC=2R (R为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c2=a2+b2-2abcosC,b2=a2+c2-2accosB,a2=b2+c2-2bccosA。
它们的变形形式有:a=2RsinA, sinA1sinB=a1b,cosA=b2+c2-a212bc。
考点1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1)在△ABC中,已知A=32。0°,b=81。8°,a=42。9 cm,解三角形;
(2)在△ABC中,已知a=20 cm,b=28 cm,A=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 cm)。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题目,根据已知,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求出第三个角,再直接运用正、余弦定理的公式就可以直接解出三角形。
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180°-(A+B)=180°-(32。0°+81。8°)=66。2°。
根据正弦定理得,
b=asinB1sinA=42。9sin81。8°1sin32。0°≈80。1(cm)。
根据正弦定理,
c=asinC1sinA=42。9sin66。2°1sin32。0°≈74。1(cm)。
(2)根据正弦定理, sinB=bsinA1a=28sin40°120≈0。8999。
因为0°
①当B≈64°时,C=180°-(A+B)≈180°-(40°+64°)=76°,c=asinC1sinA=20sin76°1sin40°≈30(cm)。
②当B≈116°时,C=180°-(A+B)≈180°-(40°+116°)=24°,c=asinC1sinA=20sin24°1sin40°≈13(cm)。
考点2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2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正、余弦定理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定理公式,在高考中对正、余弦定理的考查主要以三角形为依托,并结合实际应用问题来进行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是中等难度的解答题。学习这部分知识,要会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 形度量问题和一些与测量、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下面是对正余弦定理的知识概括以及常考点略析。
正、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最常用的定理。
正弦定理a1sinA=b1sinB=c1sinC=2R (R为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c2=a2+b2-2abcosC,b2=a2+c2-2accosB,a2=b2+c2-2bccosA。
它们的变形形式有:a=2RsinA, sinA1sinB=a1b,cosA=b2+c2-a212bc。
考点1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1)在△ABC中,已知A=32。0°,b=81。8°,a=42。9 cm,解三角形;
(2)在△ABC中,已知a=20 cm,b=28 cm,A=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 cm)。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题目,根据已知,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求出第三个角,再直接运用正、余弦定理的公式就可以直接解出三角形。
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180°-(A+B)=180°-(32。0°+81。8°)=66。2°。
根据正弦定理得,
b=asinB1sinA=42。9sin81。8°1sin32。0°≈80。1(cm)。
根据正弦定理,
c=asinC1sinA=42。9sin66。2°1sin32。0°≈74。1(cm)。
(2)根据正弦定理, sinB=bsinA1a=28sin40°120≈0。8999。
因为0°
①当B≈64°时,C=180°-(A+B)≈180°-(40°+64°)=76°,c=asinC1sinA=20sin76°1sin40°≈30(cm)。
②当B≈116°时,C=180°-(A+B)≈180°-(40°+116°)=24°,c=asinC1sinA=20sin24°1sin40°≈13(cm)。
考点2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2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正、余弦定理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定理公式,在高考中对正、余弦定理的考查主要以三角形为依托,并结合实际应用问题来进行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是中等难度的解答题。学习这部分知识,要会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 形度量问题和一些与测量、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下面是对正余弦定理的知识概括以及常考点略析。
正、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最常用的定理。
正弦定理a1sinA=b1sinB=c1sinC=2R (R为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c2=a2+b2-2abcosC,b2=a2+c2-2accosB,a2=b2+c2-2bccosA。
它们的变形形式有:a=2RsinA, sinA1sinB=a1b,cosA=b2+c2-a212bc。
考点1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1)在△ABC中,已知A=32。0°,b=81。8°,a=42。9 cm,解三角形;
(2)在△ABC中,已知a=20 cm,b=28 cm,A=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 cm)。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题目,根据已知,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求出第三个角,再直接运用正、余弦定理的公式就可以直接解出三角形。
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180°-(A+B)=180°-(32。0°+81。8°)=66。2°。
根据正弦定理得,
b=asinB1sinA=42。9sin81。8°1sin32。0°≈80。1(cm)。
根据正弦定理,
c=asinC1sinA=42。9sin66。2°1sin32。0°≈74。1(cm)。
(2)根据正弦定理, sinB=bsinA1a=28sin40°120≈0。8999。
因为0°
①当B≈64°时,C=180°-(A+B)≈180°-(40°+64°)=76°,c=asinC1sinA=20sin76°1sin40°≈30(cm)。
②当B≈116°时,C=180°-(A+B)≈180°-(40°+116°)=24°,c=asinC1sinA=20sin24°1sin40°≈13(cm)。
考点2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2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