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案例分析
2014-05-28沈萍
沈萍
新课程改革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化学的教学目标更加丰富。新课程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相比于传统单一的知识目标而言,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具体地落实“三维目标”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包括两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显著,直观性较强,让学生较易接受其中传授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不仅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正确操作仪器及取用试剂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的地位举足轻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到知识的快乐和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部奖励都无与伦比的。
1。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实验习惯和风格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故必须增强教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性。无论是连接装置,还是量取药品、加热、振荡试管、闻气味等基础操作都必须严格标准,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出现不规范的方便操作。不规则操作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无法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速度要快慢适中,让学生能看清每一个动作甚至细节。对于较复杂的操作可以示范分解动作,再演示连续的动作,这样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操作影像。
例如,在演示“容量瓶的使用”时,要向学生说明“定容”这一过程的准确操作:向容量瓶内加入的液体液面离标线1~2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加,最后使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以合理的速度展示操作过程,以便教师的示范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只有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掌握标准的实验操作。
2。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的现象。通过演示实验,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实验过程的始终,从明显的到微小的变化都必须认真仔细的观察,且注意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并实事求是的完成实验记录。
例如,在“金属钠的燃烧”,学生往往只关注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黄光,而忽视了观察最终的产物淡黄色的Na2O2,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到实验的主要现象,又要能发现容易忽视结果或者实验正在消失的现象。
3。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化学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分组实验,从而达到知识的升华。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避免在方法或实验仪器使用和试剂取用上出现大错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先演示部分实验。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认识和接触化学仪器,还可用仪器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兴奋状态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学习效果上,学生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操作,直接获得的知识比上课传授的获得丰富的多,诱发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Na2Si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胶体过程中,上课的直观实验结果就是告诉学生这个是凝胶状的胶体,至于什么状态可能只有极少的学生观察到。而分组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自己探究硅酸钠溶液的酸碱性,还可以直面硅酸胶体的状态。
二、例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课堂实验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如果一个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我们尝试后实验现象不明显,怎么办?很多的老师通常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放弃再次尝试,因为老师害怕实验失败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教学进度无法完成。殊不知,我们这样的做法,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做实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探究过程无关,或是认为老师是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缺失了对实验失败原因的反思和对实验的深度挖掘,整个教学的本质还是灌输式教学,感性认识的缺失,学生的思维未能得到充分地调动。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让实验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实验的创新和改进势在必行。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有些装置上做些微小的改动,可观察的明显的现象。
例如,在原电池实验过程中,将铜片插入稀硫酸,再将锌片插入稀硫酸,铜片和锌片的顶端用铜导线连接。理论的实验结果,伴随着锌片的溶解,铜片上产生了气泡。如果在铜导线中接入电流计,发现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是最原始的铜锌原电池实验。
教材上给出的装置是用烧杯盛装稀硫酸,也可以用购买的原电池实验器来做铜锌原电池实验。但这些都是将铜和锌插入同一个反应空间,铜片和锌片距离很近。锌和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会充满其中,学生观察不到究竟是锌片上产生气泡还是铜片上产生气泡。若把反应容器换成较大的,铜和锌距离较远,观察气泡的效果较好,可是又要消耗更多的稀硫酸,浪费资源。由于原实验方法存在上述缺点,可对装置做如下改进,如图2(固定仪器略)。在实验中,向U形管中加入约1 mol/L的稀硫酸溶液至2/3高度左右,同时插入铜片和锌片(铜和
高三专题复习《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化学的教学目标更加丰富。新课程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相比于传统单一的知识目标而言,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具体地落实“三维目标”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包括两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显著,直观性较强,让学生较易接受其中传授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不仅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正确操作仪器及取用试剂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的地位举足轻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到知识的快乐和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部奖励都无与伦比的。
1。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实验习惯和风格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故必须增强教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性。无论是连接装置,还是量取药品、加热、振荡试管、闻气味等基础操作都必须严格标准,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出现不规范的方便操作。不规则操作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无法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速度要快慢适中,让学生能看清每一个动作甚至细节。对于较复杂的操作可以示范分解动作,再演示连续的动作,这样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操作影像。
例如,在演示“容量瓶的使用”时,要向学生说明“定容”这一过程的准确操作:向容量瓶内加入的液体液面离标线1~2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加,最后使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以合理的速度展示操作过程,以便教师的示范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只有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掌握标准的实验操作。
2。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的现象。通过演示实验,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实验过程的始终,从明显的到微小的变化都必须认真仔细的观察,且注意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并实事求是的完成实验记录。
例如,在“金属钠的燃烧”,学生往往只关注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黄光,而忽视了观察最终的产物淡黄色的Na2O2,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到实验的主要现象,又要能发现容易忽视结果或者实验正在消失的现象。
3。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化学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分组实验,从而达到知识的升华。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避免在方法或实验仪器使用和试剂取用上出现大错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先演示部分实验。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认识和接触化学仪器,还可用仪器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兴奋状态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学习效果上,学生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操作,直接获得的知识比上课传授的获得丰富的多,诱发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Na2Si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胶体过程中,上课的直观实验结果就是告诉学生这个是凝胶状的胶体,至于什么状态可能只有极少的学生观察到。而分组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自己探究硅酸钠溶液的酸碱性,还可以直面硅酸胶体的状态。
二、例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课堂实验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如果一个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我们尝试后实验现象不明显,怎么办?很多的老师通常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放弃再次尝试,因为老师害怕实验失败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教学进度无法完成。殊不知,我们这样的做法,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做实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探究过程无关,或是认为老师是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缺失了对实验失败原因的反思和对实验的深度挖掘,整个教学的本质还是灌输式教学,感性认识的缺失,学生的思维未能得到充分地调动。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让实验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实验的创新和改进势在必行。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有些装置上做些微小的改动,可观察的明显的现象。
例如,在原电池实验过程中,将铜片插入稀硫酸,再将锌片插入稀硫酸,铜片和锌片的顶端用铜导线连接。理论的实验结果,伴随着锌片的溶解,铜片上产生了气泡。如果在铜导线中接入电流计,发现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是最原始的铜锌原电池实验。
教材上给出的装置是用烧杯盛装稀硫酸,也可以用购买的原电池实验器来做铜锌原电池实验。但这些都是将铜和锌插入同一个反应空间,铜片和锌片距离很近。锌和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会充满其中,学生观察不到究竟是锌片上产生气泡还是铜片上产生气泡。若把反应容器换成较大的,铜和锌距离较远,观察气泡的效果较好,可是又要消耗更多的稀硫酸,浪费资源。由于原实验方法存在上述缺点,可对装置做如下改进,如图2(固定仪器略)。在实验中,向U形管中加入约1 mol/L的稀硫酸溶液至2/3高度左右,同时插入铜片和锌片(铜和
高三专题复习《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化学的教学目标更加丰富。新课程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相比于传统单一的知识目标而言,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具体地落实“三维目标”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包括两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显著,直观性较强,让学生较易接受其中传授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不仅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正确操作仪器及取用试剂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的地位举足轻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到知识的快乐和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部奖励都无与伦比的。
1。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实验习惯和风格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故必须增强教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性。无论是连接装置,还是量取药品、加热、振荡试管、闻气味等基础操作都必须严格标准,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出现不规范的方便操作。不规则操作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无法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速度要快慢适中,让学生能看清每一个动作甚至细节。对于较复杂的操作可以示范分解动作,再演示连续的动作,这样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操作影像。
例如,在演示“容量瓶的使用”时,要向学生说明“定容”这一过程的准确操作:向容量瓶内加入的液体液面离标线1~2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加,最后使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以合理的速度展示操作过程,以便教师的示范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只有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掌握标准的实验操作。
2。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的现象。通过演示实验,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实验过程的始终,从明显的到微小的变化都必须认真仔细的观察,且注意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并实事求是的完成实验记录。
例如,在“金属钠的燃烧”,学生往往只关注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黄光,而忽视了观察最终的产物淡黄色的Na2O2,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到实验的主要现象,又要能发现容易忽视结果或者实验正在消失的现象。
3。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化学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分组实验,从而达到知识的升华。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避免在方法或实验仪器使用和试剂取用上出现大错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先演示部分实验。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认识和接触化学仪器,还可用仪器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兴奋状态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学习效果上,学生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操作,直接获得的知识比上课传授的获得丰富的多,诱发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Na2Si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胶体过程中,上课的直观实验结果就是告诉学生这个是凝胶状的胶体,至于什么状态可能只有极少的学生观察到。而分组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自己探究硅酸钠溶液的酸碱性,还可以直面硅酸胶体的状态。
二、例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课堂实验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如果一个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我们尝试后实验现象不明显,怎么办?很多的老师通常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放弃再次尝试,因为老师害怕实验失败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教学进度无法完成。殊不知,我们这样的做法,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做实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探究过程无关,或是认为老师是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缺失了对实验失败原因的反思和对实验的深度挖掘,整个教学的本质还是灌输式教学,感性认识的缺失,学生的思维未能得到充分地调动。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让实验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实验的创新和改进势在必行。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有些装置上做些微小的改动,可观察的明显的现象。
例如,在原电池实验过程中,将铜片插入稀硫酸,再将锌片插入稀硫酸,铜片和锌片的顶端用铜导线连接。理论的实验结果,伴随着锌片的溶解,铜片上产生了气泡。如果在铜导线中接入电流计,发现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是最原始的铜锌原电池实验。
教材上给出的装置是用烧杯盛装稀硫酸,也可以用购买的原电池实验器来做铜锌原电池实验。但这些都是将铜和锌插入同一个反应空间,铜片和锌片距离很近。锌和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会充满其中,学生观察不到究竟是锌片上产生气泡还是铜片上产生气泡。若把反应容器换成较大的,铜和锌距离较远,观察气泡的效果较好,可是又要消耗更多的稀硫酸,浪费资源。由于原实验方法存在上述缺点,可对装置做如下改进,如图2(固定仪器略)。在实验中,向U形管中加入约1 mol/L的稀硫酸溶液至2/3高度左右,同时插入铜片和锌片(铜和
高三专题复习《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