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胶囊对痰湿体质高血压前期患者血脂及血管功能损害的干预作用1)
2014-05-28刘亚洋汪再舫
李 鹤,刘亚洋,汪再舫
近年来,高血压预防、监测与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高血压病仍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最严峻的挑战,其防治至关重要,而“高血压前期”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美国预防、监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1]提出血压(120mmHg ~139 mmHg)/(80~89)mmHg 定义为“高血压前期”。近年来中医对高血压前期的证型研究较多,其中痰湿体质患者易患高血压前期的风险高。降脂胶囊为淮安市中医院院制剂,本研究通过降脂胶囊对痰湿体质高血压前期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I)的干预,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方面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做健康体检的高血压前期志愿者100例,男52例,年龄35岁~75岁(54.7岁±10.3岁);女48例,年龄39岁~75岁(54.3岁±8.3岁)。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治疗前在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 高血压前期采用JNC 7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20 mmHg~139 mmHg和(或)舒张压(SDP 80mmHg~89mmHg。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华中医药学会)。痰湿质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点,苔腻,脉滑。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1.3 排除标准 既往已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既往有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者;观察期间出现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拒绝参加体检者。
1.4 研究方法 入组当天及第8周各抽血1次送检,治疗组给降脂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两组均予生活方式指导。
1.5 血压测量 受试对象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饮茶、喝咖啡,背靠静坐15min。采用经校正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连续测量3次,每次测量时间间隔(1~2)min,取其均值。
1.6 颈动脉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为3 MHz~11 MHz,检查部位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IMT 测量点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cm 处后壁或最厚处,同时探测内膜是否光滑、有无斑块。斑块的定义为:超声测局部内膜-中层厚度值≥1.20 mm,以上数据由同一医师完成,连续测量3 次并取平均值。
1.7 生化指标检测 受试对象空腹至少8h,于体检当天晨起抽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指标。仪器为美国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淮安市中医院检验科检验。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1) 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变化mmHg
表1 两组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变化mmHg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治 疗 前 收缩压治疗后 治疗前舒张压治疗后治疗组 50 133.5±14.5 125.2±10.91)2)85.3±7.8 80.8±6.91)2)对照组 50 132.8±14.5 134.9±13.9 83.6±9.7 82.6±10.8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治疗组在改善TC、HDL-C、LDL-C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G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TG 的影响无明显差别。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m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 TC TG HDL-C LDL-C治疗组 治疗前 50 6.99±0.77 3.45±1.33 0.95±0.36 3.88±0.64治疗后 50 5.49±1.031)2) 2.41±1.09 1.39±0.411)2) 3.06±0.771)2)对照组 治疗前 50 7.02±1.21 3.42±1.50 0.87±0.36 3.68±0.53治疗后 50 6.56±0.91 2.50±1.03 1.01±0.47 3.42±0.87
2.3 血管功能损害指标 治疗组治疗后ET、NO 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ET、NO 改善不明显。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IMT 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IM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IMT 的比较
表3 两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IMT 的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 ET(ng/L) NO(μmmol/L) IMT(mm)治疗组 治疗前50 129.4±24.9 58.9±20.8 1.39±0.09治疗后50 82.5±19.11 )2)67.8±19.91) 2)0.84±0.101)2)对照组 治疗前50 127.1±28.7 59.1±24.5 1.41±0.16治疗后50 101.9±16.3 63.5±17.9 0.85±0.081)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发生胃肠不适4例,一过性转氨酶升高2例;对照组发生胃肠不适5例,一过性转氨酶升高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个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生活压力、饮食习惯、情绪、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血压前期(或正常高值)的人群呈上升趋势,在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前期亚临床病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大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可扩张性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 加、粥样硬 化斑块 形 成 等。Massimo 等[2,3]研 究 表 明,高 血压前期者较血压正常者颈动脉IMT 厚度增加,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随着收缩压的升高,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合成或释放减少,灭活增加,或血管平滑肌对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反应性降低,同时动脉血管平滑肌增生肥大,胶原纤维增生,致血管内膜增厚,进而斑块形成;颈动脉IMT 逐渐增厚,斑块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逐渐增加[2],尽管血压在正常高值,但与正常血压人群比较,高血压前期人群血管功能受损,这可能是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基础。而C 反应蛋白(CRP)、NO、ET-1、血尿酸(UA)、国际标准化比值(ACR)及颈动脉IMT 等可综合反映血管功能受损程度,是高血压前期较好的预警指标,临床中应积极干预高血压前期人群,尤其是血管功能已明显受损患者。
钱岳晟等[4]研究证实痰湿体质主要是由于过食肥甘厚昧,或嗜冷伤及脾阳,或饮酒过度,或忧思劳倦,或久居阴冷之地,以致脾虚健运失职,运化机能受阻而使某些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所致。就脏腑功能而论,则内湿起于肺脾。肾、肺为通调水津之源,脾为输布水津之本。肾又为通调输布之枢纽,这是腻滞质形成的重要机制。腻滞质高血压患者由于痰湿内停,阻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形成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而致眩晕头痛。中医体质分类属痰湿质者最易出现靶器官损害。
本研究发现,降脂胶囊能改善痰湿体质患者血脂水平,尤其对于降低TC、LDL-C,升高HDL 方面优于对照组。通过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的观察,降脂胶囊可以改善血管功能损害的程度,延缓血管动脉硬化进程。通过生活方式指导可降低血管损害程度,但在降脂胶囊的作用下效果更加明显。降脂胶囊由蒲黄、决明子、生山楂、黑木耳、仙灵脾、玉竹、泽泻、寄生等八味药物组成,具有健脾祛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的作用。通过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痰湿体质人群的干预可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高血压进展,起到了治未病的作用。
[1]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ll blood pressure:The JNC7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2] Massimo P,Paolo P,Marco Z,et al.Increase i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grade I hypertensive subjects white coat versus sustained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8,51:1300-1305.
[3] 王卢敏,杨月榕,王新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5):505-506.
[4] 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