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炉乌头鱼

2014-05-27唐仁承

食品与生活 2014年4期
关键词:鱼形乌鱼汤水

唐仁承

常去香港有名的泰国菜馆“金不换”,几乎每次都会点这道明炉乌头鱼。不光是因为口味鲜美,也因为观赏性极强,上桌时就有一种气场,引得满桌的欢声和喝彩, 把整个就餐、会友、交流的气氛调度起来, 显得分外热情、热闹与欢跃。

上桌时,那鱼是与明炉、鱼形盆一起端上来的。鱼形盆是铸铁的,不深不浅、不长不短,刚好盛得下一整条乌头鱼。盆底的明炉用固体酒精点燃,鱼汤不时地沸腾翻滚,而那条鱼却静静地躺着, 鱼身被绿色菜叶所掩盖,见头见尾却不见全形。仔细分辨时,那菜叶有香菜、芹菜、洋葱、香茅等,既是调味又是增色, 搭配得恰如其分。

这样的美景很值得观赏,食客们谁也不愿第一个下箸。在主人的一再劝说下,才有人挑开那些相伴的绿叶,浸入鱼汤内,去动了那第一筷。

经过明炉加热煮沸,各种香叶调料入味,那鱼肉确实鲜美,鲜嫩中又见紧实, 淡咸中略有酸甜。嫩得实在,咸甜适度, 可谓是这道菜的一大特色。

乌头鱼与配菜、汤水不怕在明炉上煮过头,鱼肉反而越煮越嫩、越香。那配菜也是,浸了汤汁后,味道鲜美,很快被吃完了。汤水煮干了也不用愁,旁边有备壶,可以随时添加,或者请服务生相助;煮久了,那汤汁会更酸甜,更觉好喝,甚至还可以用来拌饭。

明炉乌头鱼是如何做成的?对比后竟然发现,虽是同物、同名,粤、潮、越、泰却各有不同。

一般的步骤都是先将乌头鱼去内脏、鳃,刮鳞、洗净后,将鱼蒸得半熟备用; 准备各种配料,如葱、姜、香叶等;再调制汤水,直到煮出带有酸香味的白色高汤;再将鱼、配料、汤水依次盛入鱼形盆,点上明炉,便可上桌了。

而不同之处就在于,究竟是微辣还是酸甜。一般而言,越式微辣,配料中有椒丝;而泰式酸甜。但同样是酸甜, 粤式又与泰式不同,会用上梅子酱,甚至新鲜番茄。

但我以为最妙的恐怕是泰式。那鱼吃完了,汤喝干了,鱼形盘底竟然可以找得到一颗一颗已经煮烂的话梅。原来,这汤水竟是用话梅来调味的。怪不得在鲜美之中,那股甜甜酸酸的滋味特别复杂。当我好奇地搛起那煮烂的话梅,放入口中品味,依然有着微微的酸甜味,还夹杂着鱼香、菜叶香,有滋有味。

据说明炉乌头鱼最早还是东南亚一带传过来的。到了香港后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还有发展。

这道菜的主角是乌头鱼。乌头鱼是什么鱼?

之前,我误以为乌头鱼是乌鱼。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从分类学上看,乌鱼又称“黑鱼”,属于鳢科鳢属的乌鳢,浑身滚圆,头尾一般粗,头部还有七颗星,夜间朝向北斗星,似乎这是自然界的妙定。乌鱼一般用于熬汤, 具有较好的滋补作用。而乌头鱼又称“新鱼”,属于鲻形目鲻科,难怪有些饭店有时也会把明炉乌头鱼称为“明炉鲻鱼”。乌头鱼生活在咸淡水交汇处,体形较小, 呈圆形,体重一般在500~750 克,不食草类,专食小鱼小虾为生。全身只有一条脊骨,没有小刺,肉多骨少,肉味鲜美,可以烹制成很多菜式。

除了明炉乌头鱼之外,还有盐焗乌头鱼、潮式的冻乌头等。据说,用乌头鱼烹制菜式,唯一的不足是不适合清蒸, 这是因为鱼肉过于肥润。乌头鱼的鱼肚部分含油过多,清蒸时会蒸出一厚层的肥油,非常油腻,鲜而不清。如果用来焗, 焗后不会干身,而且恰到好处。

猜你喜欢

鱼形乌鱼汤水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鱼绣的历史传承与技艺风格
内江市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白乌鱼产业发展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当绘本邂逅美术美美交融
补阳还五汤水提工艺的优化
示教
汤之食养:煲炖在汤水里的爱
全产业链养乌鱼特色火锅店连锁11家
红山文化萤石质鱼形饰的鉴别和探讨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鱼形玉器鉴赏